|
靈命更新迎向新生 - 2011年2月20日
2011/3/6 下午 1:41
靈命更新迎向新生 - 2011年2月20日 聖經:約翰福音五章1~15節 講道:蕭棋田牧師 俗謂〝習以性成〞意即習之既久成為本性。這就表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或本性乃是慢慢地養成起來的。一旦成為習慣或本性,那就很不容易改變了,難怪人都會說〝山可移,本性難改〞。就像一個人在某一地方住上三、四十年,或在某個公司、單位工作服務三、四十年,除非萬不得已,大都不想改變或換地方或單位了,因為總會覺得很不方便,很難適應。同樣的,一個基督徒的信仰熱誠或屬靈的儆醒,也會因著年日的長久而逐漸冷淡、鬆懈,對於靈命要更新的需求,除非有重大的挑戰或變故,否則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麻木不仁。在這教會普遍地警覺到需要靈命更新的世代中,讓我們更感受到長老教會更加需要落實信徒靈命的更新才能以嶄新的生命來活出美好的見證,才能提升教會屬靈的活力,建造健康的教會,落實更多的福音事工,帶來教會全面的增長。 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這位病了38年的人與其他眾多的絕症病人,守候在這所謂當時著名之「神醫診所」的畢士大池邊不知多少年了。由於當時傳說有天使按時下到池子攪動池水,水動之後,先下池子裡去的人,無論患什麼疾病都可得醫治。由此傳說而使各地的絕症病人抱著一絲的希望,紛紛地湧了進來。因著病人越來越多,就有善心人士在這畢士大池旁蓋了五個廊子,作為這些病人的候診室。然而在病人多,又無人相助之下,這病了38年的病人,一直等不到先下池的機會,直到耶穌基督的臨到,他才有此靈命更新得醫治的機會,進而以他的新生為主作了美好的見證。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他是如何地經歷他的靈命更新而迎向新生。 一、雖有失望但不灰心(第5、6節): 畢士大池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的病人在此等待,一定曾經有過神蹟的發生,或者偶爾也會有病人得醫治的見證。只是天使何時會下來,池水何時會攪動,無人能知,也無人能預測。而且在每次水動的時候,也只有一個「捷足先登」的人,才能如願以償的得著醫治。這位能捷足先登的病人或許是有親人好友的相助,要不然就是踐踏在別人的頭上,才能成為第一個入水的幸運兒。我們不難想像這種互相傾軋、互相扭打、一片混亂、哭喊,咒罵的情境當中,一定還有許多傷心失望的病人還得繼續等待下一次的機會,他們是多麼地痛苦無奈。這位病了38年的病人,我們雖然無法得知,他在這裡到底等多少年,也許是從他患此無法醫治的病開始,他就抱著希望來此等待了。可是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他的希望成了泡影,那些伴隨要幫助他的人,可能無法長久在此伴隨他而走了,或者他們的愛心也因著一再的失望而消失了。他既無幫助的人,不管自己多麼努力掙扎,總是比別人慢了一步。他雖然一再的失望,可是他仍不灰心也不放棄,仍舊在此等待著那屬於他的機會。終於讓他等到了主耶穌特地為他而來的機會,他才能因著靈命的更新而得痊癒,迎向新生。在我們為著靈命的更新而努力追求的過程中,或許我們也會面對許多因得不著而來的失望,或者渴望有人的幫助卻沒有人主動幫助你。你的禱告祈求也一直沒有得到上帝直接的應許,你在許多傷心、痛苦的絕境中的呼求,上帝也好像沒有直接的回應,你是否也能不灰心,不放棄希望地繼續等待,不斷的追求禱告,把它當作是上帝對你的一個考驗。唯有能通過上帝考驗的人,才配得領受從祂而來的屬靈恩典,使你得著靈命的更新,而迎向新生的平安和喜樂。 二、主耶穌臨到(第6節): 主耶穌是無意之中忽然走到畢士大池這邊來的?或者是特地為這位病了38年的病人而來的?經文中只有說耶穌這次從加利利來耶路撒冷是為了過節(可能是逾越節)。從他在安息日來到畢士大池就直接找上這位病了38年的病人來看,祂應是特地為醫治他而來的。並且在祂醫治這人之後的宣告〝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唯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第19節)我們也可看出,祂顯然也是順從父神的旨意而來的。主耶穌必然知道該是醫治他的時候了,他因為長久的疾病已孤單無助,雖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望,但是仍然沒有放棄希望而繼續等待著要再打拼奮鬥。他雖然屢戰屢敗,可是仍舊努力掙扎要成為下一次的第一名。他雖然還不認識主耶穌,但主耶穌卻完全知道他的處境以及他的可取。因此主耶穌特地為醫治他而來,使他不必繼續在那裡等候天使的來臨,因為耶穌的臨到就是要帶給他靈命更新得醫治的希望。 啟動我們靈命更新最主要的關鍵也是在於主耶穌的臨到,以及聖靈的降臨與同在。如果我們也像這些在畢士大池旁的病人在那裡等候水動的時候,或者我們仰賴那些所謂的神醫或特定的靈恩特會講員,那麼可能有得等。唯有自己迫切地渴慕主耶穌的臨到,或者是聖靈的充滿,才會立即使我們領受靈命的更新,得著身體的醫治而迎向新生。 三、重建信心(第6節下半): 當耶穌來到這位病人面前時,就直接向他說:〝你要痊癒嗎?〞這並非表示耶穌不知道他是否還有痊癒的意願,而是耶穌要重建他的信心。因為主耶穌盼望這人不要因病了38年之久就失去了求生的念頭,更盼望他也不要因著一次又一次的挫敗,而喪失了活下去與得痊癒的信心。因此耶穌首先就是要重新喚起這人求痊癒的信心,然後才進一步要求這人對祂要有信心,也就是要他相信主耶穌所說的話〝拿你的褥子走吧!〞人若對生命沒信心,他就不會想要得救恩了;人若不悔改相信主耶穌,就得不著救恩。所以一切能蒙恩得救的人都是很熱愛生命和堅心信靠主耶穌的人。這位病人就是因著主耶穌的話而重建了他的信心,也因著主耶穌有能力的話得醫治而迎向新生。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同樣也常常會因為屬世的煩擾,遇事不順或挫敗或受傷害而灰心氣餒,以致信心冷淡,甚至有存疑不信的惡心。如果我們沒有儆醒重建對主耶穌的信心,那麼我們不但會自己敗壞,更會被魔鬼撤但所敗壞,以致得不到主耶穌醫治的救恩。就如馬太十四章22~33節所記,彼得原本走在水面上要到耶穌那裡去,但因見風甚大而害怕,以致要沉下去,在他信心疑惑搖動之時,還好他能及時悔改求主耶穌救他,才能因此保全了生命。同樣地,我們也要隨時儆醒重建我們的信心,才能領受靈命更新迎向新生的恩典。 四、遵命而起(第8節) 這位病人在褥子上躺了38年之久,在聽到主耶穌向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之後,他絲毫沒有考慮自己久病方癒,是否真能站起來走路,甚至還要有力氣來拿著褥子走。但他立刻遵從主的命令起來,拿著褥子走了。而且在他遭受猶太人禁止不得在安息日拿褥子行走時,他更勇敢地回答他們說〝那使我痊癒的對我說,拿你的褥子走吧!〞他有這樣的遵命而起並以主的話為蒙恩得醫治以及行事為人之準則,終於使他真正迎向他的新生。 在我們都已蒙恩得救之後,是否真能唯主命是從而不疑惑、不打折扣,完全的順服?我們的信仰是否建構於對主的話完全忠實的遵從?我們能否像彼得這樣宣告(約六68)〝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何況主耶穌也告訴我們(約十四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向他顯現。 〞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豈不是也要以遵從主的話為生活的準則,如此當我們也必成為主所喜愛的門徒,必能因遵從主的話而領受靈命的更新來迎向新生。 五、新生為證(第1 4~l 5節) 這位得主醫治的病人,後來得知使他痊癒的是主耶穌時,他就主動去告訴那些猶太人是主耶穌醫治他的。他以自己得主醫治的身體為實際的見證,來向這些猶太人為主耶穌作見證,他也是以他因著主耶穌的醫治而擁有新的生命來作見證的,因為他從此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他以手所拿的躺了3 8年的褥子見證他可以自由行走了。他更脫離畢士大池旁廊子中難有希望,無窮與無盡等待煎熬的痛苦,這一切都是主耶穌的施恩憐憫。他不只向這些猶太人作見證,他必定也回家去向他的親朋好友作見證,他同時也向世上所有在罪惡中受捆綁的世人作見證,只要得著主耶穌的臨到,祂必能拯救世人脫離所有的痛苦,使世人因著祂的拯救醫治而擁有新生命的平安與喜樂。在信仰的生活中我們都很清楚,我們都已在耶穌基督的拯救中成為新造的人,同時也因為主耶穌的應許領受了真理保惠師聖靈,更在祂升天之前,鄭重的宣告吩咐我們(行傳一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因此,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為主作見證,就是我們由主耶穌所領受的大使命,我們既從主耶穌得著靈命的更新,而成為新造的人,那麼我們也當效法這位得醫治的病人,以我們嶄新的生命來為主活出美好的見證。 結論: 在這個追求靈命更新的時代裡,我們也會有如這位病了38年的病人之渴慕與無奈的期待,有時是我們的努力不夠、信心不夠;有時是我們的心志軟弱、缺少毅力;有時是被環境、困難所勝,以致於自我放棄希望與追求。然而我們由這位病人看到了他堅持的等待,雖然一再的失望,可是他仍舊繼續不斷的努力,終於等到了主耶穌的特地臨到,而帶給他重建信心,進而樂意聽從主耶穌的命令,得蒙醫治的恩典,並以他嶄新的生命來為主作了那麼美好的見證。因此,我們也當由此事件而得激勵,只要我們依此而努力,藉著迫切的禱告祈求,像那些在馬可樓上禁食禱告的人,終必得聖靈的臨到而啟動我們的靈命得以更新。進而脫去從前行為上的舊人,不再犯罪,使我們心志換新成為新人,活出在主裡面的真理和聖潔的新生活(弗四22~24)。如此,我們必能活出美好的見證來歸榮耀給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