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行實踐《愛與服務》 - 2012年6月10日
2012/6/17 下午 10:02
力行實踐《愛與服務》 - 2012年6月10日
聖經:以賽亞書三十章21節 講道:姚聰榮校長 主內三重埔教會黃牧師、長執、會友、弟兄姊妹、小朋友,大家平安。我是三重埔人我從前就住在長壽西街,就在今天重陽教會旁三十公尺的長壽西街148號。 三重埔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在我年幼的記憶三重埔只有重新路和三和路是大馬路,其餘則是巷道,或沒有柏油鋪面的道路,正義北路兩側的溝渠仍是魚蝦的天堂,田雞仍在自強路上散步,白鷺鷥就在咱三重埔教堂邊的水田覓食,那畫面,是真的美極了。讓我們重新回到五十年前,仍是俱原味美的三重埔可行嗎?好嗎?我們或可從另一個立論點來看歷史演變的價值,看似人人富裕的今天,在某種程度,角度而言,可能正是另一種程度的貧乏。而五十年前的美又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無價之寶,若以今天的財富,也斷然無法買回已消失的“原味美”。人所追求的,竟是虛幻的財物,所失去的則是滿有豐富生命力的“原鄉、原味”“鄉親、土親”的台灣人本色。 在經濟改善、物資豐厚之餘人們逐漸淡忘先祖蓽路藍縷、辛勤開拓的血汗歷程。今年(2012)是馬偕牧師登陸台灣宣教的第140年,1872年來到淡水的馬偕博士身無分文,他勇敢的踏上台灣這片陌生、落後、未開發的土地。所秉持的應是對上主的絕對信心,一如當年約書亞面對強敵時對以色列人的訓誡勉勵“我豈無命令你嗎?無論你叨落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和你佇的”。抱持這份上主的祝福,馬偕博士走遍大甲溪以北,直到花東,也跨海尋訪龜山島、彭佳嶼,在台28年間設立60間教會,咱三重埔教會在1952~1953年間也以千辛萬苦的接力方式,建建停停、資金短缺,家家戶戶以有限的財力投入建堂聖工。第二代馬偕,也就是淡江高中的首任校長在三重埔教會完工的禮拜上也親自蒞臨盛會祝福。為了建堂有老會友戒去鴉片煙,挨家挨戶收舊銅爛鐵,集中所有力量完成巍然矗立的三重埔教堂。 先輩們力行建堂的火熱感人歷史,受到上主的祝福,今天的三重埔教會已是三重埔地區的鮮明地標,經濟富裕,軟硬體無缺。一如今天的淡江高中衣食無缺設備齊全,但學校校史上則是辛酸處處,血跡斑斑。咱今天坐享安樂福份的後輩實在不可淡忘先輩辛勤耕耘,流血流淚的撒種賣力。 舊約以賽亞書30:21提示道“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道: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誠然,良知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也就是上主的靈總是在咱的內心動工。台灣話也這麼說道“飲醉,心頭定”,所缺的是面對困境、挑戰的決心與勇氣。六十年前起造的三重埔教堂造價是60萬,但手頭上僅有資金幾千元,怎麼蓋呢?主的話“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促使全體一致投下心力,看塔狀的三重埔教堂,雄壯呀。 淡江高中自1914年設校以來歷經代代的血汗耕耘,有危機、有挑戰、有死傷,但歷代先賢的前仆後繼是今天興旺的緣由。在危機,困境中的向左、向右自有上主隨行及護衛。1914年設校不久,日本政府便採取離間、不信任的態度壓榨淡江高中的辦學自主權,為了討好並爭取日人的信賴,偕叡廉校長於1925年前往日本研習日文學習日本文化,在日漂泊兩年。1947年3月因228事變的關係淡江當年的董事長、校長、訓導主任、生物老師慘遭殺害。在白色恐怖的1950~1980年代淡江高中一直深鎖埔頂。這股血淚斑斑的淒涼歷史實則祝福往後淡江的健全發展。1994年起開啟多元辦學,1996年設立綜合高中,2003年開辦雙語班引進外籍教師,2007年設立純德小學。 對於未來,三重埔教會必得是真理的高台照亮三重地區以彰顯教會的功能,以承接先輩努力的腳?。對於未來淡江高中必須是真理的傳播者引領更多學子歸向主以承繼先輩創校的宗旨,也就是力行實踐校訓精神“愛與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