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與更新 - 2012年11月11日
2012/11/27 下午 10:35
傳統與更新 - 2012年11月11日 聖經:馬太福音九章14~17節 講道:吳俊雄牧師 序論: 耶穌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說出「新舊難合」的比喻:若以馬太福音第九章排列的秩序看,馬太九章1~3節,耶穌醫治一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猶太人說:「他說潛望的話,根據猶太教的規矩,必須活活被石頭打死。」(九9~13)耶穌呼召稅吏馬太來當門徒,以當時的人認為稅吏是羅馬帝國的走狗,剝削猶太人的錢,去討好羅馬的賣國賊,是被社會唾棄的人,用一個道德生活鬆懈,觸犯當時的道德規範的人來做祂的門徒。接下來九14~15,施洗約輸的門徒所提反面的問題:「你的門徒為什麼都不禁食」。從耶穌的回答得知作他的門徒,禁食是個人的事,可以自己來作決定,耶穌拒絕文士在律法傳統上所訂的要求,常常禁食。接下來耶穌才說出新舊難合的比喻。 耶穌以此暗示福音的新訓必須與猶太教的舊教訓分開,因為上帝國的福音,耶穌的門徒必須要以新的方式,活出他們的見證。 本論: 一、為什麼要更新? 陳酒喝光了怎麼辦? 10多年前,王永慶就把他的產業移轉到大陸,當年政府對他相當不諒解,責問他為何要外移?他回答說:不外移,那叫我在台灣等死嗎?為了求生存,今天台灣的哪一個產業不外移?同樣的,我們台灣長老教會不求更新,難道我們要眼睜睜地看教會沒落,台灣(埋完)基督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是「Reform」改革的教會,改革不是只能停在中世紀時路得馬丁、加爾文的改革,每一個時代都應有所革新。「傳統」、「習慣」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不變,傳統與習慣是可以嘗試改變的。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剛信耶穌時,牧師告訴我,我們長老教會有20多萬的信徒,5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長老教會還是約有20多萬的信徒,其中約有10萬的信徒是「籍在人不在」可能都到別的教派去禮拜了,而我們長老教會每週禮拜人數才約10萬的信徒,據說以前大型活動台北地區非我們長老會出面主辦不可。後來我們成為幫別人抬轎的,又不服氣幫人家抬轎,現在人家連要我們抬轎都不必了,他們還辦得有聲有色,例如聖靈降臨節,在凱達格蘭大道,每年約三、四萬以上的人參加,我們還在原地踏步,以前神學院的畢業生是各教會爭著搶,現在卻成為滯銷。我剛信主的時候,長老教會青年非常活躍(包火車參加淡江中學青年夏令營、為關子嶺營地奉獻....)如今長老教會最活躍的是當年的青年團契,如今成為松年團契、松年大學,年青人在哪裡?很多是去給人家當孩子。為什麼青年所要的,我們不給?若不求更新,幾年後,我們就變成今天的天主教會以老人居多的教會,老人重要,年輕人也重要。沒錯,沒有人喝完了陳酒之後,又要喝新酒。問題是我們若沒有及早儲備,當這些陳酒喝完了,怎麼辦?這些白頭髮的老人總有一天會安息的,那時候我們長老教會怎麼辦?沒錯新舊是很難合一的。我們只好陳酒放在舊皮袋,新酒放在新皮袋。 是的,目前我們長老會老人居多,老人在教會中有兩大特點。 1.有時間:因此聚會人數短時間內起伏不會很大。 2.有錢:因此教會經濟短時間內沒問題。但有一天這批老人安息了, 教會的中年人在哪裡?教會的年輕人在哪裡?教會的兒童在哪裡?教會若不重視兒童事工,青年事工,教會是沒有未來的,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約三萬信徒時,平均年齡23歲,這個教會有未來的,我們呢? 二、更新的困難 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把新酒放進舊皮袋都會發生爆裂的危機,每逢有新觀念,新方法或有什麼改變,在教會中提出時,馬上就會有人反對說:「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特別是教會重量級人物,大部份是年長的。談了老半天,重量級的年長者作結論:「老的比較好,新的不習慣。」長久以來,教會總是依附著舊的教會行政的形式,崇拜的形式。我們必須接受新的觀念,在21世紀的今天,教會老是唱著15世紀的歌,坐12世紀的椅子。我們看不到活力,進步的歷史就是要克服心靈閉塞者偏見的歷史,每一種新的觀念要掙札求生存,就必與人類心靈強烈的爭鬥,但別忘了,任何有生命的東西停止生長,就是死亡的開始。 法利賽人也深深地意識到耶穌所帶來的福音,是一種潛在的破壞性或革命性,因此他們就非想辦法剷除耶穌這個惡根不可。 三、如何更新 新酒裝在新皮袋內~內在的更新、新布補在新衣服上~外在的更新。 1.外在的更新 a.開大門:禮拜的更新~敬拜讚美,(嘴吧開,心就開,聖靈就進來)有吸引人的禮拜,有強而有生命力的證道,有生命力敬拜讚美,有生命力的獻詩。 b.關小門:小組事工~把進教會的每一個人帶進小組,由小組長照顧,若僅靠牧者一人照顧是有限的,必須愛網重重,魚才不會流失。 2.內在的更新~生命的改變 靈恩運動並不是「更新」唯一的途徑,真正的更新乃是指一個人生命的改變,脫離自我本位轉向基督,生命沒有改變,多好的獻詩,多好的敬拜讚美,只是表演而已,如何讓你的生命改變,當你面對面去接觸到復活的主,活在你身上,你也願意破碎自己,放下自己,謙卑,順服,聖靈的帶領,現今活著的,不再是你,是基督在你身上活,你的生命就得到改變。 A、老的一輩不必去改變他們(很難)。 B、開拓華語,年青人的禮拜,拉長繩子,擴張境界,為年青人提供在教會裡的空間及舞台,在不違背聖經之下盡情讓年青人有發揮的空間及舞台。 結論: 長老教會有很好的傳統,例如:一切為神的榮耀,焚而不毀,尊重聖經的權威,民主的精神,這些要保持。「傳統與更新」都是上帝的恩賜,並肩在歷史的道路上行走。傳統乃是為更新所鋪設的基礎。傳統與更新是架構與生命的關係,彼此依存。我們踏在傳統的肩膀上往前衝。 法利塞人把律法教條化,儀式化,使人看不到上帝設立律法的真正意義,忽視生命的重要性,阻止生命的成長。我們要站在過去長老教會堅固的基石上,尋求創新。 更新的目的,是要得著這個時代的人民,因此我們有些方面,必須丟掉一些舊袍服,讓聖靈更新我們裡面的生命,重建我們的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