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謙卑在上帝的面前 - 2012年12月2日
謙卑在上帝的面前 - 2012年12月2日
2012/12/28 下午 7:46
聖經:歷代志下三十六章11~21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沒有人不會犯錯,有句台灣俚語就這樣說:「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這話有個典故,是來自一個傳說中的神話故事,故事中提到,從前有個仙人,每次下雨時就開始打鼓,只要他打鼓,就會雷聲隆隆,同時,這仙人還會留意,要是看到有人浪費食物,他就會用雷將那人劈死。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婦人把飯倒掉,便擊鼓為雷,把那個婦女給劈死了,結果這婦人死後到玉皇大帝那裡去申訴,說她一生沒做啥壞事,為什麼會被雷劈死?在玉皇大帝了解實情,知道婦人倒掉的是已經酸掉不能吃的飯菜後,知道這婦人是枉死的,便把那仙人找來詢問,原來是因雨天天色不佳,一時失察而誤擊這婦人。玉皇大帝心想既是無心之過,怪罪無用,為了不讓這仙人再劈錯人,就命令這個被誤劈而死的婦人今後在仙人打雷之前,先用閃電把天空照亮,之後仙人再打雷。雖然以現代人的常識來看,這只是個不符事實的神話故事,但這典故所發展出來的意涵卻是在告訴我們,既然人人都會犯錯,就當彼此包容,當「得饒人處且饒人」。當然,我們不能以這用來包容別人的話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不能以此為藉口,而容許自己一錯再錯。
有人這樣分析「錯」這個字,說「錯」這字是由昔及金組合起來,意思是說,過去的經驗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如金子般寶貴,我們該珍惜錯誤的經驗,從中記取教訓,得著成長,也因此更應容許別人有犯錯的可能,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在錯誤中得著改變。也因此,我們並不需怕犯錯,而是要小心不讓自己一錯再錯。若有人一再犯錯,就會讓人在原諒與否之間覺得為難。
當我們在敬畏上帝的事上重覆的軟弱、得罪上帝時,想必也是讓上帝相當為難。雖然「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主耶穌也教導我們當饒恕別人七十個七次(太十八21~22),但上帝同時亦是忌邪的上帝,祂說:「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申五9)所以,我們雖都會犯錯,但千萬不要老是重蹈覆轍,否則真是令上帝在赦罪與否之間感到為難。
上帝知道我們人很難不犯錯,祂因著自己的慈愛,就為我們設想了不一錯再錯的方法,在上帝的步驟中,祂一再的顯明了祂的憐憫,上帝總是希望我們能不再犯錯,能討祂喜悅。上帝幫助我們得祂恩待的步驟如下:
一、 教導
上帝總藉著教導幫助我們學會行走在祂喜悅的正道上,藉著教導,幫助我們因明白正道,而不偏行己路。大衛曾犯錯得罪了上帝,當上帝藉著他身旁的人訓誡他時,他知道這是上帝給祂的教導,因此他告白上帝必如此待他:「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詩卅二8)
上帝的教導常是藉著人來彼此勉勵、提醒,但其實最直接的教導是來自聖經,因此,我們要得著上帝的教導,一定要養成親自讀經的習慣。有些人信主之後,一直只有聽道的習慣,卻沒有自己讀上帝的話的習慣,那是不夠的,因為講道是人用自己的話來銓釋上帝的話,有時難免加上自己的經驗或意念。因此,若我們都能自己直接讀聖經,能更直接的領受到上帝的教導。聖經上亦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既是如此,我們如能愈早養成讀經的習慣,就能愈早直接的從上帝的話得著教訓及督責,而因此能早早歸正,建造上帝以為義的生命,不致因一錯再錯而使上帝為難。
二、 試煉
就像學校的老師一樣,當他為學生授課後,總希望能知道自己的教學成效,明白學生有沒有學會自己所教導的,因此就會有所謂的考試或評量。有時我們會以為考試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但其實是為了使我們知道自己的學習狀況,使老師知道我們懂了多少。
在生命的路上,上帝亦常容許我們遇見如考試般的試煉,如約伯曾在上帝的允許下受撒旦的試煉(伯一12);耶穌曾被聖靈帶到曠野接受魔鬼的試探(太四1),這些試煉是要證明受試煉的人不只明白上帝的教導,且能行在其中;並要幫助人的生命能更成熟、茁壯。受試煉中的約伯便說:「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廿三10)
我們不需害怕生命可能受到的試煉,因為凡上帝允許的,就都有祂的美意。所以,當我們遇見試煉時,一定要穩住腳步,靠主得勝,要能「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弗六17)來應付所面對的挑戰,千萬不可在遇見試煉時,特別是遭遇苦難時,就失去信心或抱怨上帝,而要反倒以上帝的話來堅固信心,抵擋出於惡者的詭計。
若我們是一個明白上帝的教導,且信心堅定的人,就不致害怕遭遇試煉,就如大衛曾說:「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詩一三九23)甚至我們當如雅各的勉勵那樣,當「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一2)因為試煉確實不是為要使我們倒跌,而是要幫助我們更明白上帝的心意,更能靠祂站立得穩。
三、 修正
好的老師常會在考試後,讓學生有機會訂正錯誤,當學生能藉由訂正而學會該學的,是老師最樂見的。我們的上帝是慈愛的神,在祂容許的試煉中,即便我們有錯,祂總是願給我們機會改正。上帝不怕我們犯錯,就怕我們不願修正,執迷不悟的一錯再錯。
大衛在犯錯之後,心中懊悔的說:「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在此之前他說:「上帝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五十一10)大衛雖然犯錯,但他不只知錯,且願意重新接受模造,得以被修正。他亦求上帝說:「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必接我到榮耀裏。 」(詩七十三24)
今天的經文中,在上帝要降罰於以色列百姓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代下卅六15)警戒是為要祂的百姓懂得修正,才不致落到祂的責罰裡,這亦是我們當儆醒的。
四、 責備
若是修正後還是犯同樣的錯,萬一受責罰,恐怕亦是必然的結果了。當「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太十一20)雖是責備,但不致刑罰;責備的目的是盼望人能因此願意儆醒起來,不至進到審判的責罰裡。
因此,若上帝還願意責備我們,實在是因為祂真的很愛我們,且還愛著我們。就如啟示錄中說的:「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三19)面對上帝的責備,我們不可氣餒、灰心,而是要感恩,更要快快地悔改,上帝那出於愛的管教,就反會成了我們的祝福。
五、 審判
一個學生若未好好學習,在每次的測驗中也都表現的不理想,且未好好修正,甚至不理會老師的責備,最後因此被退學就不是老師的問題,是學生自己不珍惜,自己造成的後果。
我們既知上帝是公義的,「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詩九8)且知道「時候到了,審判要從上帝的家起首。」(彼前四17)我們這些已進入上帝的家來領受教導的人,就不可輕忽自己的生命景況,不可一生中不斷的犯同樣的錯,以致進入上帝的審判裡,得不著永活的生命。
啟示錄中告誡我們:「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啟二十13)相信我們無人願意自己在面對審判時不能得著永生,而是迎向毀滅。因此,要在乎上帝必帶來的審判,以此為生命中的要事,好讓自己能在審判之前因在乎上帝的責備,願意開始認真學習上帝的教導,不斷的在試煉中修正自己,能因著如此謙卑在上帝的面前,成為上帝喜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