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人生的期盼 - 2009年11月29日
人生的期盼 - 2009年11月29日
2009/12/13 上午 10:30
人生的期盼 日期:2009年11月29日

聖經:約翰福音一:35~39

講道:黃志良牧師

每個人在人生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想要實現的盼望,根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1908-1970)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人們在生命過程中會有五大需求,其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亦即對水、食物等讓肉體得滿足的需求,這樣的需求不僅人類有,在上帝的創造中,甚至所有的動、植物都有此需求,因為這是讓自己肉體生命延續下去的基本條件,也因此,若我們只在乎肉體的得滿足,那就與其他的生物無異了,然而這有違上帝的創造,因人被造與萬物不同,人本是要管理萬物的(創一26)。
依據馬氏的需求理論,人還有其他的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嚴需求,其中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這最高的需求層次,指人有追求成長的需求,想將潛能完全發揮,讓人格的各部份協調一致,此需求重的是生命價值的展現,即建立存在的成就、價值感。

人有基本的需求是很正常的,無論是物質層面的基本生理需求,或是價值感的自我展現需求,都是極合乎人性的。但是若認識、信靠上帝的基督徒也只停留在這些使自己得滿足的需求上,或許在得著時,能有短暫的滿足,但這些滿足卻沒有一樣能在離世時,將其帶往上帝的面前,成為蒙上帝悅納的條件。因此,我們需要一起來思想,究竟當我們以什麼為生命中的期盼,並盡心力去追求時,可以使我們不只需求得滿足,更能使生命更豐盛?
有一個農夫欲到外地辦事,走著走著,在穿過一大片樹林後發現,要到達目的地必須渡過一條河流,不然就得爬過一座高山,正當為著究竟要渡過這湍急的河流,或是辛苦地爬過高山而苦惱時,他看到了不遠處有一顆大樹,恰巧他帶有斧頭,便把大樹砍下,迅速的鑿成一個簡易的獨木舟,這個農夫很高興的乘著自造的獨木舟,順利的到了對岸。上岸後,心想這獨木舟就此丟棄實在很可惜,萬一之後還須用到怎麼辦?他決定把獨木舟揹著走。不久後,因著背負的獨木舟實在太沈重,他開始有些後悔,但實在捨不得放棄,一直堅持到了黃昏,才為了自己竟還未到達目的地,心中滿是懊惱。這位農夫出門時的目的很清楚,遇到困難時的期望也很清楚,但因著擔憂及貪心,他使自己的問題不斷延伸,即使過程中過溪的期望實現了,但終無法到達目的地。

在人生過程中,我們是否也如這農夫一般,有屬於自己追求的目標,但在達成了某個期望後,就又有了新的期望,追求到了後頭,連自己到底原先想要的、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都給遺忘、忽略了,許多過程中增加出來的期盼反倒成了纏擾,甚至發現一生就在盲目的勞碌中度過(傳一3、二11)。究竟我們一生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豈只是肉體及成就感的滿足?

在耶穌的門徒中,有二位原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即彼得與安得烈兩兄弟。有天,當耶穌從他們身旁走過時,施洗約翰對他們說:「看哪,這是上帝的羔羊!」(約一36),彼得一聽,便動了「見風轉舵」的念頭,心想,這人若是上帝的羔羊,跟隨他應該更有益處,他那「消費型」的信仰態度趨動他跟上耶穌,想要一探究竟。
當彼得與安得烈跟上耶穌時,耶穌問他們:「你們要甚麼?」(約一38)耶穌這一問是有深度的,祂並不是在問他們是否要食物、衣服、事業或任何的「生理需求」,耶穌問的是「你們為何要來跟從我?在你們的人生中,所追求、企盼的到底是什麼?」這話主耶穌不只要問彼得他們,祂也會問現今亦願意信靠祂的基督徒,我們跟隨耶穌為的是什麼?我們的期盼是什麼?

經文中記載著彼得他們有著很有智慧的回答,他們反問耶穌說:「拉比,在哪裏住?」(約一38)這可不是雞同鴨講的答非所問,或許我們會認為當耶穌問「你們要甚麼?」時,該回答的是財物田產、高官權勢等,諸如此類的需求,確實也符合人性對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彼得他們的回答不以自己的需求為思考的中心,當他們回問一位自己想要跟隨的人:「你在哪裏住?」時,是對跟隨耶穌的一種誠意的展現,這表示他們願意同耶穌一同生活,在領受福份以先,先學習耶穌的樣式,包括祂的知識及生命的態度。這就好比台灣早前的學徒,總是住在師傅的家,向師傅學習一切的技能,及生活、工作的態度。當彼得及他的兄弟來尋找耶穌時,他們並未期盼從耶穌得著什麼,而是表達對耶穌的渴慕,若福份從耶穌而來,有了耶穌,就有了一切。
我們已經進入待降節第一週,許多聖誕節的慶祝活動也陸續展開,在此時節我們真該先靜下來思想,究竟聖誕節要歡慶的是什麼?是聖誕老公公的生日?是活動很熱鬧?佈置很漂亮?百貨公司的節慶打折很吸引人?還是耶穌降生帶來救恩?

不僅如此,我們更要藉此時節,好好思想自己人生的企盼是什麼?是工作順利?兒女孝順?家道豐富....?還是主耶穌帶來的救恩?相信大家都記得主耶穌的教導,祂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這意思就是提醒我們,當先尋求、渴慕耶穌,而不先在乎或只看重耶穌所能賜予的福份,否則耶穌將淪為跟隨祂的人得滿足的工具。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賜救恩的主,是福份的源頭,當我們尋求祂時,當以祂為我們尋求、企盼的目標,就好比一個孩子來到父親面前,若只想得到父親手上的玩具,而不願擁抱父親,向父親說聲「我愛您」,父親豈不傷心失望?若我們明知耶穌是救主,因而渴慕祂,請務要記得,當先渴慕的是耶穌本身,而不是耶穌以外的事務。

有一位美國的著名民歌手,因工作壓力難以承受,在期盼尋得壓力出口或慰藉時,不慎墮入歧途,開始藉用毒品來麻醉自己,當他發現自己越陷越深時,已是無法自拔的地步了。後來被捕強送勒戒時,有幸接觸了福音,在他認識主之後才發現到,原來他需要的幫助、他的期盼不在這個世界,而是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世人帶來救恩的救主耶穌。從此,他看淡原來生命中看重的一切,對他而言,惟有耶穌是他一生的渴望。
今天的信息或許眾人皆已知,但我們卻又常像彼得一樣,明知道生命的期盼在耶穌,卻總是想著如何因著耶穌得著其他的滿足,還在耶穌未滿足期盼時,否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盼望在待降節的第一週,再次與你互相提醒、彼此共勉,若我們真知道有了耶穌一切就能滿足,就請一定要學會「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先渴慕耶穌。
耶穌說:「你們來看。」(約一39)祂曾對彼得及安得烈提出這樣的接納與邀請,今天當然也要對我們每一個人提出同樣的接納與邀請,只要我們真的願意跟隨耶穌,祂必對我們說:「你們來吧!」若你因著期盼生命得救贖,耶穌要請你來,以渴慕的心來就近祂,那渴慕需包含著心裡的絕對相信、行動的實際跟隨、整個生命的委身與聯結才行。

你人生的期盼是什麼?除了耶穌,沒有什麼可以真的滿足我們。來吧!耶穌還在等著你以祂為期盼;祂正在等著我們就近祂、渴慕祂,這是祂的愛與恩典,你還有什麼可遲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