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願凡有血氣的都來求告 - 2011年6月19日
願凡有血氣的都來求告 - 2011年6月19日
2011/6/25 下午 10:58
願凡有血氣的都來求告 - 2011年6月19日
聖經:詩篇一四五篇17~21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今天的主題經文中有兩次使用到「凡」這個字,當你聽見詩人說:「凡求告耶和華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惟願凡有血氣的都永永遠遠稱頌他的聖名」時,你會覺得自己是包含其中的人嗎?你會覺覺得自己也亦得著上帝的同在了嗎?「凡」是個認同性的表達,含有期待、邀請及宣告的意思,因此,當詩人說「凡…」時,即是在他的屬靈經驗中,因知道若有更多的人能成為求告耶和華的人,就有更多人能經歷上帝的同在,也就會有更多人願意成為頌讚上帝的人。這「凡…」的表達是詩人的告白及邀請,更是上帝藉著詩人向世人的邀請與宣告,其中所充滿的,是上帝對世人的恩典與豐富的愛。
或許正因為「凡…」是一個普遍性、認同性的邀請,所以除非那聽見的人自覺被邀請了,對於邀請者有一定程度的認同,否則,就有可能冷漠以對。舉個例來說明:每當在慶典或婚禮結束時常會拍團體照,但常常看見司儀拉高音量大聲疾呼地說:「請現場『所有』的來賓一起來拍照….」時,總有些人無慟於衷,甚至有些人反倒移動腳步離開會場。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害羞,但「認同」與否是不能排除的原因,這個原因還包括了幾種可能,如:覺得自己不夠重要、覺得這個慶典或婚禮對自己不夠重要,否則試想,結婚的人若是自己的家人,豈不是連司儀喊叫都不用,我們就已等候在旁了嗎?
當詩人說「凡求告祂的」時,你覺得自己是被邀請、提醒來求告主的人嗎?你願意接受邀請開始成為求告主的人嗎?當詩人又說「凡有血氣的都永永遠遠稱頌他的聖名」時,你有如詩人那樣的感動,因對上帝亦已有深刻的體驗,而願意開始頌讚主名嗎?你會覺得自己不是有血氣的,所以不需要頌讚主名嗎?但願我們眾人都成為詩人這普遍性、認同性的邀請對象中的一個,不只開始建立求告主的生活,還願意因著上帝的慈愛與恩典的作為,成為頌讚主名的人。
詩人會如此積極地邀請眾人來求告主、頌讚主不是沒有原因的,從經文中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對上帝有極深刻地體驗與認識,在邀請我們同他一起成為求告主、頌讚主的人時,他同時向我們分享了他所認識的上帝。對他個人而言,這是他的信仰告白,卻能幫助我們更多地認識這位偉大奇妙的神。在詩人看來,耶和華是位怎樣的上帝呢?
(1) 公義的神:耶和華上帝是前後一致、說到做到的神,祂更是有原則且不矯情的神,申命記中曾這樣描述上帝:「祂是磐石,祂的作為完全;祂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上帝,又公義,又正直。」(申卅二4)
(2) 慈愛的神:詩篇中多處為著上帝的慈愛而發出頌讚,如詩篇卅六篇5節:「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在這裡詩人道盡上帝的慈愛是如何的豐沃。
(3) 與人相近的神:雖然人因為罪而遠離了上帝,但上帝是自古至今都願與人相近的神。以色列人曾何其地悖逆上帝,然而上帝卻藉著先知以賽亞對他們說:「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賽七14),這事到了新約,上帝果真差派獨生愛子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人,並藉著天使再次說,這即是上帝願與人同在的記號。(太一23)
(4) 成就人心願的神:詩人說:「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願,你早已知道。你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詩十17)。因祂的憐恤,總在人的心願上成就祂那純全的旨意。
(5) 聽人呼求的神:先知耶利米曾宣告上帝的話說:「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廿九11~13)主耶穌也教導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
(6) 拯救人的神:人因活在罪中,不只互相傷害,且失去平安,罪成為人看不見生命盼望的珈鎖與重擔,但在主裡人能得著拯救,詩人經歷到的上帝是怎樣的主呢?他說:「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詩六十八19)道成肉身的基督名為耶穌,意思即是要將人「從罪惡裏救出來」(太一21),使人得拯救正是上帝對世人的心意。
(7) 保護人的神:敬畏上帝、信靠祂的人總能經歷到上帝的保護,詩篇一二一篇道盡上帝在人身上所施行的保護,在安慰與勸勉中宣告上帝的作為:「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他要保護你的性命。 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詩一二一7~8)
(8) 忌惡的神:因著祂的公義,上帝對人雖有憐憫,但對罪惡卻毫不妥協,由其是當人對祂的敬畏不忠誠時,上帝更會因此而發怒。摩西就曾警告過以色列百姓說:「耶和華─你的上帝乃是烈火,是忌邪的上帝。」(申四24)。甚至上帝藉著摩西所頒佈的十誡中亦告誡我們:「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出二十5)
當詩人對人表明他所認識的上帝,並邀請我們來求告祂、頌讚祂時,詩人的邀請是要我們怎麼做?事實上我們不都已是信靠祂的人嗎?問題就出在這裡,有些人以為自己明明已經是信靠上帝的人,卻未曾經歷到這位偉大奇妙、充滿慈愛、憐憫、又公義可畏的上帝。詩人在向我們介紹他所經歷的上帝時,亦同時告訴了我們要經歷這位上帝的幾個重要且關鍵性的要素,稍加整理歸納,其實就是誠心信靠祂、單單敬畏祂、尊榮祂的生命態度。
詩人勉勵我們當誠心求告上帝,並且敬畏祂、愛祂、讚美祂、稱頌祂的聖名。學會求告肯定是重要的關鍵,但是在求告前、求告時,乃至求告後,不論求告是否蒙應允,那求告之人是否是因著相信上帝是值得相信的,是愛人的,是配得頌讚的,而對上帝發出求告呢?換言之,人除非內心先對上帝有真實的敬畏、且愛主,願意讚美主、稱頌祂的名,而不是先期待上帝按人的期待來滿足人的求告時,人的求告才算是誠心的求告。
所以當人求告上帝卻經歷不到上帝時,就如雅各各書四章3節所說:「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廣義的來說,舉凡想要先使自己得滿足,或以自己得滿足為動機的祈求,都可稱之為「妄求」,就都很難得著上帝的應允。
當詩人說凡求告耶和華的都可得主的親近時,意思就如主耶穌的教導,祂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因此,若有人想得著主的親近,希望求告蒙應允,就必需先求告上帝的國和祂的義,也就是如「主禱文」中耶穌教的禱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9~10)當上帝得著我們對祂的尊榮,就必喜悅我們,也就必按祂豐盛的慈愛來賜福給凡求告、頌讚祂的人。
要不要經歷上帝的慈愛,想不想讓求告可以得蒙應允,決定權在於我們自己。先前若因對上帝不夠認識,而不覺得求告上帝很重要且可經歷豐盛的恩典,如今上帝已經藉著詩人向我們啟示祂自己了;若先前想求告卻不知如何求,或求了卻經歷不到上帝的同在,如今上帝亦藉著詩人教導我們了。
現在是我們可以再次做決定的時刻了,當上帝藉著詩人說:「凡….」時,不用懷疑,這出於恩典的呼召絕對包括你,這在愛中的提醒亦是對著你說的,只要你現在誠心地再次做出對的選擇,開始過著單單在乎上帝、尊榮上帝,且愛上帝勝過一切的生活,並建造以此為基礎的禱告與生命的態度,你的生命將是合神心意的祭壇,你必因成為誠心求告主的人,而能得著遇見、經歷上帝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