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時舉手,何時得勝 - 2011年8月21日
2011/10/23 下午 12:40
何時舉手,何時得勝 - 2011年8月21日 聖經:出埃及記十七章8~16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祭壇對人的生命經歷有很大的意義,它有時是人遇見神之後的一種感恩;有時則是人盼望經歷神的祈求。當出了埃及的以色列百姓遇見爭戰時,身為領袖的摩西就築了二次壇,一次是得勝之後,因著經歷上帝的保守、幫助,摩西便築壇獻祭,稱那壇為「耶和華尼西」,強調上帝是他們得勝的旌旗,以此來紀念得勝中所領受來自上帝的恩典。另一次是確定這仗是不得不打時,摩西除了趕緊找來新生代領袖約書亞,交待他去統整軍隊之外,他也立定心志,將在爭戰發生時與領袖團隊到山頂上去禱告,盼能在禱告的祭壇中經歷上帝的同在,在仰望、交託之中使這場爭戰能靠主得勝。 一場戰爭,若不是祭壇的建造,可能不得勝利,或可能勝利後使自己驕傲,成了悖逆的人。這場戰爭來得突然,若不是祭壇前的禱告使蒙上帝的幫助,以剛出埃及不久的以色列百姓來說,怎可能在沒有打扙經驗、也未有作戰訓練的情況下能贏得這場戰爭呢?可見,得勝的關鍵不在領袖的用兵得宜,亦不是軍隊的訓練精良,而是祭壇的建造,是祭壇前的禱告所表達出來對上帝的仰望與敬畏所帶來的恩待。 摩西在這場戰爭進行中做了什麼事?他與亞倫及戶珥一起上到山頂上,當約書亞領軍作戰時,山頂上的摩西何時舉起手,以色列的軍隊就得勝,但當摩西的手發酸下垂時,以色列的軍隊就敗退。舉手是在做什麼?為什麼摩西的舉手與否對這場戰役有這麼大的影響?就當時在戰場上的習慣,戰爭中領袖舉起手可能的意義有二個:其一是號召軍隊前進;再者是誓必得勝的宣告。但這兩者看來都不太可能是摩西舉起手的原因,因為怎麼看一場戰爭的獲勝都不太可能是未上戰場的領袖高聲呼喊或信心宣告就可以得勝的。若是如此,摩西舉起手到底是做些什麼?唯有一種可能,就是禱告,是這位信心英雄在對權能的上帝呼求,求祂的同在,求祂的榮耀彰顯。也就是說,當他舉起手時,祂正禱告,當他手發沈時,意味著他因軟弱而停止禱告了。本來停止禱告並不算什麼,但當禱告停了,表示禱告祭壇上的火熄了,上帝不再同在了,也難怪以色列的軍隊就敗退了。 為了得勝,亞倫與戶珥就適時的伸出援手,但他們幫的不是約書亞,而是摩西,在摩西體力不支時,不僅搬石頭供他坐,還扶持摩西的手,好讓摩西能持續舉起手來,使以色列的軍隊能一路得勝至底。為什麼亞倫與戶珥要做這些事?因為他們體認到,得勝的關鍵確實是禱告的祭壇,不是人的勇猛或智慧。所以,他們所做的不只是一些「事」,而是與摩西一同築壇的服事,他們是在與摩西一同為這爭戰禱告,好讓這禱告祭壇上的火可以持續燃燒著,讓不停止的禱告祭壇可以迎接上帝持續的同在,相對的,亦迎接所盼望的勝利。 這個因摩西舉手就得勝的故事,在傳統的解經中一般都被應用到團隊服事的重要性,特別是團隊倫理中的責任與順服,及分工與合作。然而今天要從另一角度來看,既然禱告是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誰來禱告就變得很重要。是只有領袖嗎?當然不是,而是要有更多的人一起成為禱告的祭司,讓禱告亦是同心協力的,讓禱告是可以持續的,如此禱告祭壇上的火才不致熄滅,才能經歷上帝的同在。 若從這個角度來看,亞倫、戶珥的搬石頭、扶手看來是分工,實則是合作,是禱告祭壇前的合作,亦就是同心合意的禱告,這樣的禱告有什麼屬靈的意義?主耶穌說:「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八19),若所求是為使上帝的名得榮耀,則所求之事,必因著同信之人同心合意的呼求,而得著天父上帝的成全。 為什麼要強調摩西需要禱告的伙伴?試想,當摩西知道「舉起手」對這場戰役的影響力時,正拿著杖舉起手在山頂上觀看、禱告的他,其心情如何?雖只是「舉起手」,但必是極大的負擔,想必當時的他必心急如焚。 回頭看看現今台灣社會的屬靈光景,若黑暗權勢的縱橫是台灣百姓不得不面對的爭戰,誰是現在應上山頭禱告的人?長老教會的信仰傳統之一即是「萬民皆祭司」,意思就是每個人都該是使上帝的名得榮耀的祭司。若我們是該上山頂的祭司,如果我們現在是摩西,正在山上看下面的戰況,也就是看見台灣人都還在與黑暗權勢的爭戰中節節敗退時,心裡豈不著急? 當黑暗的權勢似乎重重籠罩著我們,基督徒該怎麼辦?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火同時在燃燒:一個是死亡的火,一個是復興的火。上帝復興的火也在燃燒,我們不要只是看見死亡的火就不斷問怎麼辦,我們更要相信上帝的手正在工作。所以,基督徒都當站在山頂上,不是只是站要觀望,而是拿著上帝所賜的手杖,舉起手來同心合意的禱告,因為我們的禱告是帶著權柄的,是能使上帝在我們當中成就大事的。這事耶穌亦應許了,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八18~19),所以基督徒是大有權柄的,應該要帶著權柄,同心的來禱告。 在摩西的身上,我們看到再有信心的人都可能會軟弱,當摩西何時手放下來,以色列人就失敗,何時手舉起來,以色列人就得勝。為什麼呢?因為禱告不能靠著一個人,再強壯的人也是不行的。摩西一個人也很強壯的,但是連摩西也有軟弱。所以我們的禱告或許可以獨自一人,但愈是爭戰的禱告,我們愈是需要在禱告上彼此扶持,好讓同心合意的禱告可以成就合神心意的祭壇。 這世代的基督徒若想看見上帝的榮耀彰顯,就必需要建立起禱告的大軍,一群人一起來禱告,因為一個人禱告會很容易疲倦的。所以,盼望弟兄姊妹能在家庭、教會都建立禱告的祭壇,甚至是在職場、城市都建立禱告的祭壇,當我們不是一個人禱告而以,而是集體的祭壇時,當許多這樣的祭壇被建立起來的時候,上帝會大大翻轉我們的城市,轉化台灣,使我們在屬靈的爭戰上得勝有餘。只要願意築起禱告的祭壇,轉化與復興就是可能的,你相信嗎? 我相信上帝帶領每一個人到教會來成為基督徒絕不是偶然的,因此,我們都要回應蒙召的位份說:「主啊!我要舉起手來建立禱告的祭壇」,我們都當相信,只要有禱告祭壇建立的地方,就有上帝的工作成就在那地;當禱告祭壇被建立起來的時候,上帝就必開始工作,使我們經歷祂的奇妙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