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守遵行上帝的道 - 2012年6月3日
2012/6/17 下午 10:01
謹守遵行上帝的道 - 2012年6月3日 聖經:馬可福音七章1~13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雖然現代醫學發達,但無論醫療再進步,總有些病毒所引發的病是人無法控制的,或是萬一被感染、發病時,常不易救治。因此在醫療發展上,「預防醫學」成了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希望與其任由病毒四處漫延,不如在感染、發病前先行預防,不讓會侵擾人性命的病毒造成太大的威脅。 以防治腸病毒為例,為了身體健康,衛生機關就建議我們要勤洗手,並提醒我們正確洗手5步驟:1.濕:開龍頭把手淋濕,並抹上肥皂或洗手乳;2.搓:肥皂超泡後,將手心、手背、指縫搓揉20秒;3.沖: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不殘留;4.捧: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水龍頭;5.擦:用乾淨毛巾或紙巾把手擦乾。不只如此,還要注意洗手的五個重要的時機,也就是在這些時候務必要洗手。這些重要的時機分別是:1.吃東西前;2.照顧小孩前;3.看病前後;4.上廁所後;5.擤鼻涕後。 法利賽人也強調飯前洗手的重要,但是他們洗手的步驟只有三個: 1.將手尖朝上,然後讓水從手指頭往手腕流下來。 2.手要握成拳頭,先洗右手,再洗左手,每隻手要洗七遍。 3.把雙手指尖朝下,水從手腕往下流,這樣就可以讓手上的污穢都洗淨。 從這三個步驟我們不難看出,法利賽人要求人飯前洗手不是為了衛生,那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藉此宗教行為來表達敬虔。 從今天的主題經文來看,耶穌好像並不完全認同法利賽人的洗手傳統,為什麼?理由很簡單,耶穌知道造物主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因此祂對於這樣已失去意義的外在敬虔並不苟同。耶穌對於他們這樣不是為了衛生,只是為了表達敬虔的宗教儀式;不是來自律法,而是來自古人的遺傳的型式化敬虔甚至有更嚴苛的看法。祂如何定義法利賽人自以為敬虔的行為?耶穌毫不諱言的說,像這樣虛表的宗教行為根本就是「假冒為善」。在耶穌的眼中,這些法利賽人心中並不那麼敬畏上帝,他們的敬虔只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虛偽,嚴格的說,就如上帝藉著先知以賽亞說的:「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賽廿九13),類似這樣的話,後來的先知耶利米也曾說:「他們的口是與你相近,心卻與你遠離。」(耶十二2) 顯然這樣的情形普遍存在於上帝的選民之中,甚至可能過去如此,如今仍是。然而法利賽人真的不想或不願敬畏上帝嗎?他們真有那麼悖逆、那麼壞嗎?事實上他們是一心想討上帝喜悅的一群,但卻因做錯了二件事,使得自己成了耶穌口中「假冒為善」的人。是哪兩件錯事呢? 一、 把人的遺傳當作上帝的命令 在聖經中確實有一些關於洗手的教導,如出埃及三十章19~21節:「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這盆裏洗手洗腳。他們進會幕,或是就近壇前供職給耶和華獻火祭的時候,必用水洗濯,免得死亡。他們洗手洗腳就免得死亡。這要作亞倫和他後裔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但是卻未曾有過對於用餐前按法利賽人所說的洗手傳統的要求,這些出於流傳的教導並非不好,在主後200年,甚至有猶太拉比將這些口說傳統整理起來,集結成後來猶太人很重要的生活指引,就是所謂的「示每拿」。 問題不出於這些人的遺傳,而是人遵守這些遺傳時的態度。既然這些只是「人的遺傳」,就是供參考用的,不該被當成上帝的命令,用以勉強所有的人遵守;亦不應該變得在乎這些遺傳甚於對上帝誡命的遵守,及對上帝本身的敬畏。 人的遺傳常常是由個人看為重要的信仰習慣而來,如有些人以為唱聖詩比較能表達敬虔,因此就不太習慣唱福音性的短歌,這並沒有錯,但卻不能因此以「唱聖詩」這出於人的遺傳為上帝的命令,而使上帝真正的命令:「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西三16)被忽略了。如此一來就可能進入耶穌所說的「假冒為善」的危險裡了。 二、 放棄了上帝的命令 法利賽人最大的錯不是拘守人的遺傳,而是離棄上帝的誡命,耶穌甚至說:「你們誠然是廢棄上帝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當人以自己的習慣、喜好為中心,就如同以自己為上帝一般,一心想當自己生命的主宰,那人藉著這些所拘守的「人的遺傳」所表達出來對上帝的敬虔就毫無意義了。若因此而不在乎,甚至廢棄了上帝的道,那就更是上帝所不悅納的了。 若不是因為法利賽人根本就廢棄上帝的誡命,或許耶穌不會對「飯前洗手」有那麼大的反應,所以要對上帝表達敬虔的關鍵不在於外在的型式,而是是否在乎、渴慕並遵行上帝的話。 在聖經的記載中,耶穌希望我們如何敬拜上帝?祂曾說:「上帝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4)耶穌要我們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永生活神,也就是以真誠的心敬畏上帝。那我們該怎麼做才可以使自己有真誠的心敬畏上帝?就是謹守遵行上帝的道。 長老教會有三個重要的信仰傳統:(1)強調上帝的絕對主權;(2)唯獨聖經是信仰的最高的權威;(3)萬民皆祭司。其中的第二個傳統就是看重且遵行上帝的話(聖經)。這是上帝必喜悅的傳統,因當我們遵守這傳統,就同時是「謹守遵行上帝的道」的人;反之,若有其他出於個人習慣的傳統,除非也能幫助我們「謹守遵行上帝的道」,成為上帝眼中敬虔的人,否則或可供作參考,卻不應取代對上帝話語的真心敬畏。 上帝的道對我們極其重要,我們務要謹守遵行,在此列出幾節重要的經文,盼能激勵我們更願意謹守遵行上帝的道: 1. 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 2. 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後三16~17) 3. 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 4.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耶穌的門徒是如何看待上帝的道?使徒們說:「我們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使六2)意思不是管飯食不對,不是傳統不對,不是不可以有個人的喜好或習慣,而是這一切都不應影響我們,以致我們撇下上帝的道。 若我們真想成為一個真誠敬畏上帝的人,究竟如何向上帝表達我們真誠敬畏祂的心?惟喜愛祂的話、謹守遵行祂的道。詩人就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2)願你我都因喜愛耶和華的律法,且晝夜思想,而成為有福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