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讚美上帝的大作為 - 2012年11月18日
2012/11/27 下午 10:35
讚美上帝的大作為 - 2012年11月18日 聖經:詩篇六十六篇1~12節 講道:戴璧璟傳道 引言 韓德爾原本是英國王家的御用音樂家,寫了很多著名的樂曲,有一天被人惡意中傷,國王就將他解雇,在真落魄潦倒又孤苦伶仃之時,一個人走到泰晤士河,流著眼淚準備跳河自殺,突然聽到附近禮拜堂的鐘聲在響。讓他頓時想到原來他還有一位上帝可以依靠、愛他,因為上帝比英王還要可靠。於是他放棄輕生的念頭,起身回到家,用24天的時間完成了具有榮耀、尊貴的彌賽亞曲。韓德爾生命的轉折:從他敬拜地上的王,轉變成將他帶到敬拜天上的萬王之王寶座的面前。 每一次的敬拜是我們經歷主同在和救贖,重申祂在我們身上的主權。以感恩奉獻的心回應這位配得我們崇拜的主。以色列百姓得救的經歷是藉著敬拜傳出去的,這不只是他們在全體出埃及的經歷,也在他們眾人信仰的經歷,雖然他們以獻祭成作崇拜的中心,不過他們也用詩篇稱讚,表達對上帝的感恩與祈求,這攏是他們使信仰更加有活力的原因。今天的經文(詩篇第66篇)也是一首屬於對上帝感恩讚美的詩。這首詩歌我們可以看出它分為兩個大段:1~12節和13~20節。前半段是一首呼籲大眾來讚美神的詩,而自13節起的後半段則轉變成一首個人的感謝詩。因此,本詩結合了讚美與感謝,共譜出一首完美的頌主詩歌。 今天的經文取自於前半段,著重於會眾集合式的讚美,將敬拜者的眼光,聚焦於神的偉大作為與無限恩典,而由心底發出讚美。我們可以從這首詩篇,來學習以色列人敬拜上帝時,究竟要讚美些什麼、為什麼要讚美神呢?我們分三部份來談: 一、全地歡呼,敬拜主名(詩篇66:1-4) 在1-4節中,詩人以一些命令口氣的詞引導會眾來歡呼,而百姓的行動則用「敬拜」、「唱詩讚美」來作回應。 詩人呼召,全地都當向上帝歡呼,讚美敬拜上帝,因為敬拜是屬於眾人的,是公眾的一個行動。因為他們都看見上帝的作為是何等,上帝使對敵降服,所以這可以說是詩人的願望,盼望眾人都能來敬拜、稱頌謳咾這位主、盼望全地都認識這位主。在第一節及第四節中,因為是屬於向公眾呼召的行動,所以拯救和感謝都是團體的。 各民各族不是受呼召來看一個團體的轉變,全地的人都受呼召來讚美這一位耶和華上帝,這個受呼召的行動,是指要萬百姓來作一個決定,決定是哪一位神才是真神。能夠改變生命的這一位,可能就是勝利的一位。這裡的宣告,是有憑證所做出的判斷,使大家推從這位得勝的上帝為王。他們用稱頌的方式來表達以色列的上帝是真正的上帝,眾神明也應當向祂跪拜。這首詩篇也用一般性對上帝的稱謂,邀請其他民眾也納入稱頌上帝裡面。上帝的大能是這樣強而有力,不信的民族也不得不承認這點。以色列重新歸回上帝,讓其他民族贊同他們感謝上帝的要求與行動。從這段也暗示著一個意思,就是別國的眾神明都降服在耶和華上帝的權下,甚至那些眾神明是不存在的。 我們從1-4節具有宣告的經文來看,他們敬拜的核心不在人身上,而是在上帝,主角也是上帝。從信仰的角度來說,崇拜是敬拜上帝,不是敬拜我們;我們所敬拜的主人是上帝。當我們很享受當下敬拜的時候,咱要問的是:上帝有享受我們的敬拜嗎?我們敬拜與讚美,應具體宣告我們的信仰。除了「當對上帝說…」,也要對人宣揚我們的信念。 二、宣揚上帝的奇事(詩篇66:5-7) 詩人宣召眾人,上帝的百姓,重述出埃及過紅海與進迦南過約旦河的事蹟。這事蹟即時在以色列的心中呈現上帝大能和拯救的特別行動,再次宣揚出來。以色列主要的記憶都是關於解放,尤其是從其他民族的神明中完全解放出來,特別是埃及的諸神明。所以這也是一首讚美上帝拯救並解放人脫離奴役,使人宣揚的詩。基督的工作是為受欺壓的得自由,可見上帝的心意是要使人得釋放。今天我們受罪的綑綁,身不由己去犯罪,成為罪的奴役,而基督藉十字架,救我們脫離罪,使我們得著自由。或者我們受環境中的意識型態所奴役,當今流行的意識型態,如重視錢輕視並忽略愛、重視企業家的利益、忽略勞工的利益、重視競爭輕視合作。我們要怎樣分辨這些意識型態而不受到影響?再者,目前台灣的提倡公義的言論、行動或聚會,是否也受到現今政府某種的威脅,失去自由?這首詩也提醒我們當極力依靠上帝,使我們的自由不被剝奪。相信上帝會繼續拯救我們,為此更應該依靠上帝。記起祂是行奇事的上帝。 三、見證主上帝的救恩(詩篇66:8-12) 接續8-12節,詩人再次重複要讚美的特別原由。詩人在第8節呼召萬民,所指的是以色列人,而這呼召又直接與萬民的信仰和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就像水、空氣、日光、和人的生存息息相關一樣,那就是以色列人的經歷:上帝對他們的試驗、入羅網、放重擔和經過水火…等苦難。沒有人喜愛有苦難,但人生的確離不開苦難,因為人是從不同的環境(境遇)生活和學習,當中也包含苦難。但人在一生中,又總不能把自己視為小孩一樣,永遠讓人抱在懷裡看待,因為這樣不是使自己成長的方法,而是需要學習如何走路、需要多次的跌倒跌倒,才能學習站立得穩固。 詩人重述早前上帝讓他們試驗與熬煉經過的日子,如同熬煉銀子、進入羅網、又讓人坐車搬過他們的頭、「使異民騎在他們的頭上」、經過水火。雖然從第10節至第12結前半提到了這款的苦難,但苦難卻是被第9節和12節後半的肯定與確信拖住的,「使我們性命存活」原文直接的意思是「保守我們在活人之地」,這些使他們經歷到更豐盛。另外,原文對第12節「豐富之地」的解釋是「富有且水源充足的地方」,所以這也表示上帝帶他們走入一個幸福安全的所在。 從8-12節這一段的經文,再次表明出埃及這個事實,讓他們親眼看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他們所信靠的就是這同一位真神,因此,儘管在新的環境中,類似這樣出死入生的事情也會一再發生。就像是我們生命和信仰的成長都是累積很多的嘗試、失敗、痛苦、選擇和再嘗試的,直到現在,但這些經歷都是上帝要一步步帶領我們到豐盛的美地。而苦難對我們而言是信仰生活不能分割的一部份,逆境當然不是好事,但人要勇於突破並勝過它,在逆境中敬拜與依靠上帝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方向,在很多頌讚詩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像詩篇66篇一樣,在頌讚中對付逆境所帶來的傷痛。這就是信心給我們的力量,因為我們所相信的上帝是位全能的上帝。詩人在第12節給我們的信息就是最終的得勝:在逆境中,我們可向以色列百姓學習的地方是敬拜上帝,使我們得勝苦難和逆境的是主上帝。 結語 敬拜是我們信仰生活的重要行動之一,生命遇到困難事,要記得這也是上帝的事,是我們敬拜上帝可以向上帝祈禱的事;藉敬拜上帝讓我們經歷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藉著敬拜讓我們更明白感恩奉獻的意義和實踐。藉敬拜讓我們見證傳揚那位救贖我們的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