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爲主而活的新樣式 - 2011年2月6日
爲主而活的新樣式 - 2011年2月6日
2011/2/12 下午 8:28
爲主而活的新樣式 - 2011年2月6日

聖經:歌羅西書三章18~25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每個人隨著自己的年歲及身份的改變,都會有一定該表現出來的樣子,當我們看到有人其表現名副其實時,就會稱之「像樣」;反之,就會被說成「不像樣」。人的像樣與否並不易清楚界定,但我們可以從兩個不同的向度來看人應有的樣式。

從縱向來看,就是按著個人的年歲來看,人因著年齡的增加,總被期待著應有一些一定的表現,如《論語》為政篇中孔子曾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他老人家將自己每個階段努力做到的樣式明列出來,用以勉勵人如此自許。雖然我們不一定都能達到像孔子說的這個樣子,但總也都認為小孩、年輕人、成年人各有自己應有的樣式,就連老人家,都常有一些被認定的樣式。

從橫向來看,就是從人彼此的關係或關係的認同來看,人因所處的情境、與人關係的增加或變化,就會產生一些新的位份,而在新的位份中有被賦有一些的期待。如進了校園裡的「學生」、「老師」;結了婚的「先生」或「太太」,亦及衍生出的一些姻親關係,如丈人、岳母、公公、婆婆、女婿、媳婦、大嫂、弟媳.....等等;還有工作後的同事、職員、老闆等;還有身在台灣的「台灣人」、信了耶穌之後的「基督徒」。像這樣的位份每人所被賦予的不盡相同,有些是自願的,有些卻由不得選擇,但只要是一個位份就有一些被賦予的期待。對保羅來說,他認為因著成為屬基督的「基督徒」,也應該有一定的表現,而且這些表現還應被應用到其他的生活向面上。
在今天的主題經文中,保羅就說了一些關於丈夫、妻子、父母、兒女及主僕等角色應有的表現,並且直指不管什麼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則,這個原則來自一個屬天的身份─「基督徒」。

保羅所說的原則是什麼?就是奉主的名而作,像是給主做的。當他勸勉作妻子的時,他說:「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裏面』是相宜的」;當他勸勉作丈夫的時,他說:「要『愛』你們的妻子」,保羅用的愛字,不是人與人出自情感的愛,而是上帝對人完全無私的愛;當他勸勉作兒女的時,他說:「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而當他勸勉作僕人的時,他說:「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

在各個文化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倫理規範,保羅大可不必在寫信給教會時還去提這些屬於倫理規範的教導,但因保羅明白,屬世的守則常受到人的思想與態度影響,而致各有不一,惟有來自上帝的守則,才能成為人守住位份的動力。

從思想來說,因著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就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有個有趣的小故事提到,一個醫生在開給病人的藥物中,有一種藥會產生一些輕微的副作用,使病人心跳加快並稍有顫抖的感覺。為了在解釋時不引起病人的恐慌,醫生常在開這種藥時告訴病人,那種感覺就像「喝多了特濃的咖啡」。但有位服過這藥的年輕女孩說:「並不像喝了特濃的咖啡,倒像看見年輕的帥哥迎面而來的感覺。」醫生覺得很有意思,便在開藥給一位老太太時,改以年輕女孩的說法來說明服用這藥的副作用,結果老太太服用過後跟醫生說:「怎麼是年輕的小夥子,倒像極了我那超可愛的孫子來探望我時的感覺。」這雖是個令人莞爾的小故事,但卻也提醒我們,若從個人的想法來決定要過什麼生活,雖會比較自由,但卻也能失去了原則。

不僅是想法,態度亦常因個人生活經驗、人格特質的不同,而可能產生很多不同的看法。再舉一個小故事:有一位老師,為要測試學生的觀察力與思考的態度,就問學生一個問題:「假如你們走進一間房子,發現裡面有一大片蜘蛛網時,你們會怎麼想?」學生中有人答:「這屋子一定很久沒打掃了。」又有學生說:「顯然這屋子的主人不負責任,沒有好好打掃這間房子。」接著又有學生說:「屋主一定是個又髒又懶的人。」當學生們都說著各自的主觀意見時,老師提醒:「什麼是單透過客觀觀察而得的看見呢?」總算有一個學生說出了老師認為最正確的答案,他說:「這屋子裡必有隻蜘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態度真是會影響他對事情的看法,偏偏每個人的態度可能都不盡相同,甚至人們因為本位主義,還可能常以自己的經驗來決定出主觀的看法。若是以人倫來決定生活的樣式,就可能因著主觀而有歧異,因此,保羅說:「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
當基督成了我們所要活出的生活樣式的典範與動力時,我們的想法、態度就一致了,我們的動機也一致了,就能知道以基督為中軸的生活樣式,不僅能得主的歡心而蒙福,更重要的是能因蒙主悅納而「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為賞賜」。

當我們迎向新年時,再次決定將自己的位份所該有的樣式,調整為以基督為中心,學習耶穌的樣式,努力建造為主而活的新樣式是很重要的。但千萬別又想學習耶穌、為祂而活,但卻又緊抓老我、不忘過去,如此是很難活出合神心意、為主而活的新樣式的。

曾享譽全球世界三大男高之一的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雖自幼喜愛歌唱,但卻未能在音樂路上順遂發展。他因此曾唸過師範學院,當過小學代課老師,還兼差當保險業務員,但這些都不是他所要的。當他詢問父親的意見時,他的父親很有智慧的告訴他,不要嘗試同時坐兩張椅子,這樣的結果,就是從兩張椅子中間的空隙摔下去。聽後的帕華洛帝決心好好往聲樂方面發展,經過了七年的時間才有機會登上大都市的歌劇院演唱,多年後才漸被肯定為優秀的男高音,最後得享「世界三大男高」之美譽。

在建造生命的路上,同樣不能同時坐兩張椅子,我們的文化裡亦常勸說,不能「腳踏兩條船」。我們不能又要世界的原則,又要屬天的原則;不能又要自己的喜好,又要學習主的樣式。主耶穌說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沒有模糊地帶,只能從自我與捨己中選一。但主說,要跟從祂的人要「捨己」;保羅勸勉說:「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這樣的選擇或許很為難,但選對了、做到了,「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為賞賜」的恩典就臨到了。

想要活出為主而活的新樣式嗎?若覺得做不到、很難做到,那是當然的,但這也顯示我們還以為是靠自己的意志來做到。當然不是,我們需要有聖靈的幫助,藉著靈修、禱告常與主親近,讓聖靈來帶領我們、管教我們,如此想要活出為主而活的新樣式才有可能。

你想要在為主而活的新樣式中經歷得著基業為賞賜的恩典嗎?當在新的年度,先有更多的禱告、更殷勤的靈修及聚會;更要相信上帝,因祂愛我們,就必幫助我們建立「為主而活」、「合神心意」,且得蒙祝福的生活新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