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絕望中的盼望 - 2011年4月17日
絕望中的盼望 - 2011年4月17日
2011/5/1 下午 10:30
絕望中的盼望 - 2011年4月17日
聖經:約翰福音三章16節、羅馬書六章5~11節、23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在棕樹主日時,我們要再回想、分享耶穌的愛。愛有許多表現的方式,其中最高的表現是什麼?就是為對方付上生命的代價。就像近年來因著醫學的進步,許多病能因著器官移植得著醫治,每每在媒體上聽到有人願意捐贈器官來救治他人時,都會令人感動且敬佩。那願意捐出器官的人,即便是病患的家屬,其所付出的犧牲,都會被歌頌為最真實的愛。為什麼我們要回想並傳頌耶穌的愛?因為主耶穌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愛世上萬民,祂所付出的愛是世上最真實且完全的愛。
為對方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的愛並不容易,常有正熱戀中的男女為向對方真情告白,會「揚言」願因愛為對方而死,但當真的遇到了需付上代價時,卻總是掙扎不已,未必能做得到。有個笑話就提到了一對正瘋狂熱戀的年輕情侶,女的痴痴地對另一半說:「親愛的,你說愛我,那你願意為我而死嗎?」男孩一聽臉色大變,不知如何回應。女孩一直追問:「說嘛!你到底願不願意為我而死嘛?」那男孩許久無法說出話來,心想為了愛,這個代價未免也太大了吧!但因為實在太愛這個女孩,終於下定決定要為她而死,於是那男孩就挖了挖自己的耳朵,然後將手指塞進女友的嘴裡。原來這個男孩把女友的愛語聽成:「親愛的,你愛我的話,會願意『餵我耳屎』嗎?」這實在是個不太文雅的笑話,但卻告訴了我們,人人都渴慕得到真愛,若有人肯以為我們而死來愛我們,真的是很幸福的事。但反過來說,當我們需要以付代價來愛對方時,若能做得到,那愛亦必會感動對方。
耶穌進耶路撒冷向世人表明的即是這樣全然獻上的愛,祂明知道此次與門徒進城守逾越節,所走的是一條不歸路,但耶穌仍勇往直前,祂之所以願意這麼做,只因著祂愛天父,願意順服於上帝,就願意按著上帝的心意,以自己的生命來向世人表明那最完全的愛。
像耶穌所付出的這樣真實又完全的愛,不只不容易做到,亦不容易體會;但若我們願意學習耶穌的典範,試著為別人付上愛的代價,相信愛就要在我們的行動中得以完全。
在台灣的宣教史上,有一個「切膚之愛」的故事就非常令人感動。這故事發生在開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衛夫婦的身上。當他們在彰化開立醫院進行醫療傳道期間,有位叫周金耀的男孩因跌倒,傷口處理不慎,導致皮膚潰爛,甚至嚴重到有截肢的危險,蘭醫師雖知道藉著皮膚移植手術可能有機會救治這男孩,但皮膚從何而來?正當苦惱之際,蘭醫師娘竟表明,因著耶穌,她願意效法耶穌愛人的典範,捐出自己的皮膚來救這男孩。雖然後來手術沒有成功,是以其他方法成功地醫好了周金耀的腳傷,但對周金耀來說,這樣願付出代價的愛,早已讓他深深的被感動,在腳傷復原之後,不只決志成為基督徒,還獻身成為傳道人,成為台灣教會史上很蒙上帝重用的牧師。這個故事在中部地區直至今日都還是許多人熟知的美傳,一位來自他鄉,且貴為院長夫人的婦人,竟願意為了一位非親非故的男孩付上代價,只因耶穌的緣故,她就願意讓上帝那真實又完全的愛亦彰顯在人身上。
耶穌認識我們嗎?從屬世的角度來看,祂是存在於二千年前的猶太人,與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卻願意為了世人的得救而犧牲自己,這愛豈不真實又完全?對未信或硬心不肯信靠祂的人來說,或許會覺得耶穌自己一廂情願要為世人而死,那是祂自己的決定,與我何干?或許還會想,是耶穌自己想要成為歷史偉人,好受人敬重,祂為了自己的「功名」付上代價,那只是耶穌自己的選擇罷了!
這些拒絕接受耶穌犧牲生命所賜下的愛的理由,並不能否決耶穌的愛的真實與完全,因為耶穌的心意在祂往耶路撒冷前進時,已向我們表明的很清楚,祂就是要為世人成就救贖的恩典,就是要讓人知道上帝的愛要在祂身上顯得完全。人可以拒絕耶穌的愛,就像有些孩子會否認父母的愛一樣,但父母的愛不會因此而不存在;同樣地,耶穌的愛我們無法否認、不能忽視,因為這愛確實存在,且是為你我而付出的。當耶穌設立聖餐時祂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路廿二19)我們不只要紀念耶穌,更要信靠祂、效法祂。
耶穌進耶路撒冷的目的既是為了成就救恩,我們這些基督徒就當思想自己到教會來是為了什麼?若我們不是因著救恩而來,那我們來到教會是為了什麼?若只是為著遺傳、為著習慣、為著興趣、為著友誼、為著心靈的寄託,那耶穌進耶路撒冷所要成就的救恩豈不白忙一場?祂以身體為活祭的愛豈不白白獻上?對於救恩,我們一定要珍惜,因為這是上帝藉著主耶穌白白賜下的恩典,因此我們到教會務必要以謙卑、渴慕的心來,為得著、領受主耶穌以生命賜下的救恩而來。
世人因著罪而需要救恩,這救恩唯獨在耶穌的愛中可以得著,若我們到教會來只為了其他的目的、需要而來,那實在太可惜了。有些時候我們可能因為忘了或忽略了到教會來的目的,讓來教會變得有些乏味,也因為這樣讓服事成了一種負擔,對於傳福音,更因為不以為救恩是重要的,而輕忽了使命。若我們都能再次仔細思想耶穌進耶路撒冷所付出的愛及成就的救恩,亦都能明白,若不領受救恩就不能離開罪的捆綁,就仍將活在因罪所需面對的死亡的絕望中,且真正在乎並渴慕救恩,就能進入救恩所帶來的永活生命的盼望裡了。
將進到教會來的目的調整為為了領受救恩是我們得著救恩的重要行動,但不能僅只於此,我們還需要成為一個真正願意信靠且跟隨耶穌的人。如何去做?
一、 由心而發的「信」耶穌:耶穌不只是一個歷史人物,或是一個偉人,祂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若我們要信靠祂,就當完全的相信,毫無保留的尊主為大,讓祂成為我們生命得救的唯一幫助。就像保羅說的:「基督若在你們心裏,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羅八10)
二、 確實的悔改:耶穌進耶路撒冷,並付上生命的代價為的就是除去我們的罪,好叫我們因罪得赦免能領受永活的生命,這恩典不能只靠知道與相信而得,我們必需改變自己,因著確實的悔改,讓耶穌十架上所流出的寶血來洗淨我們的罪。當我們願意認罪悔改,就如同將罪與耶穌同釘十架,必能與耶穌在恩典中同復活,為此我們要讓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活得像是個新造的人一般。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這是我們該有,也該去努力活出的生命景況。
三、 與主同行:得救不只是一個儀式或感動,而是一個生命的旅程。保羅說,當我們得救之時,「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八17)因此,若想與基督一同得榮耀,領受祂的救恩,我們必須與祂同行,苦祂所苦,在與祂同行之中來表明我們對祂的信靠與尊崇。
四、 為主而活:主如何為我們而死,我們既願意信靠祂,領受祂的救恩,就當調整生命的態度,開始過著為主而活的生活。唯有當我們開始為了回應耶穌的愛而學會付代價時,我們才能更深切的體認耶穌的受難、犧牲之中所賜下的恩典。
有個比喻性的故事這樣說: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七十歲,但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必需在四十歲時,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四十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在一百五十天的漫長操練中,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首先,老鷹需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五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力再過三十年的歲月!
若我們亦希望從屬世生命的絕望中得著永活的盼望,我們亦必需選擇。是好好的信靠耶穌、跟隨耶穌、為祂而活,還是仍然只為世界而活,只在乎現在的擁有?相信我們都希望自己活得很有盼望,若是這樣,我們必須要好好的「信」耶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