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上帝真是不偏待人 - 2012年1月1日
上帝真是不偏待人 - 2012年1月1日
2012/1/21 上午 11:07
題目:上帝真是不偏待人 日期:2012年1月1日
聖經:使徒行傳十章25~48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恩典是上帝定意賞賜給人的禮物,但什麼樣的人可以得著上帝賜下的恩典?上帝會將恩典賜給什麼樣的人?耶穌曾說:「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五45)看來上帝的心意並不希望救恩是選擇性的給予,而是普遍性的賜下。
使徒行傳十章34~35節記載著彼得在見過異象後說:「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似乎連彼得都同意上帝的恩典是要賜給每個人的。那為什麼耶穌會說:「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廿二14)這又意味著,上帝的恩典雖定意賞賜給世人,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得著,除非那人是被選上的,或說是能討神喜悅的。這就好比要進入一間美麗的屋子,但並不是每個受邀請的人都進得了房子,除非那人手中有把鑰匙,且能熟稔開門的方法,否則是進不去的。可惜的是,有些人手中有鑰匙,卻帶著鑰匙四處閒晃,以致一直都沒進門,最後想進門的時候,要不是找不到鑰匙,就是不知如何使用鑰匙,終而失去了進門的機會。鑰匙是什麼?就是上帝定意賜下的救恩,這救恩在耶穌道成肉身時向人顯明,於耶穌死而復活時完全成就。
這救恩究竟誰可得呢?為何彼得會刻意強調上帝並不偏待人?依猶太人的傳統觀念,他們認為唯有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配得救恩的百姓,外邦人是不能得著的。就曾有一迦南婦人,因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就來尋求耶穌的幫助,耶穌按猶太人的傳統先是拒絕這婦人的請求,後來才因這婦人的信心堅定,使她的女兒得釋放的恩典(參太十五21~28;可七24~30)。這故事指出大部份的猶太人不覺得外邦人可得著上帝的恩典,就算是耶穌所帶來的救恩亦是。但這並不是上帝的心意,因此,在福音開始外傳的過程中,上帝便賜下特別的異象給擔任百夫長的哥尼流,及當時身為基督徒領袖之一的彼得。他們一個是外邦的社會領袖,一位是選民中的屬靈領袖,上帝藉著向他們顯現的異象,特意要向人顯明「神愛世人」的心意。
哥尼流及彼得所遇見的異象並不一樣,但分隔兩地,彼此並不相識的兩個不同種族的人,所見的異象卻剛好互相呼應。哥尼流見著的是上帝的使者直接要他派人將彼得請來,好讓彼得能講述關於耶穌基督的救恩;正當哥尼流派往邀請彼得的人將屆之時,彼得才剛從魂遊象外的異象中回神,在還想不通為何上帝要他吃在他看來是「俗物」的東西時,聖靈就對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使十19~20)這樣的景況不可能是巧合,上帝在他兩人身上賜下這異象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使福音更廣傳出去,使救恩能成為萬民得救的恩典,讓世人真知道,祂是不偏待人的上帝。
為了傳開這不偏待人的救恩,上帝總會不斷的從合適的人中揀選合用的器皿。為什麼哥尼流及彼得會被選上?他們身上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典範?若我們也一起學習他們,上帝是否也會揀選我們來傳揚祂的救恩呢?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哥尼流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生命特質:
(1) 他是渴慕救恩的人:
按聖經的記載,哥尼流本來就「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上帝,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上帝。」(使十2),在家宰眼中所得的評價則說他「是個義人,敬畏上帝,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使十22),可見哥尼流本來就有很好的生命景況,卻不以此為滿,當他領受異象,雖不知上帝的使者要他把彼得找來的用意為何,但他仍願意付出行動,可見,他對於得著真正的救恩有很深的渴慕。哥尼流不以為自己的敬虔足以使自己及家人得救,更不覺得這樣的敬虔有什麼功勞可言,從他的行動我們可以看出,對哥尼流來說,只要是有得著救恩的機會,他必定用最渴慕的心去珍惜與追求,也難怪他能蒙神賜下那不偏待人的救恩。
(2) 他是謙卑的人:
身為百夫長的哥尼流再怎麼樣也算是個地方官,但當他見著彼得時,「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使十25)嚴格來說,這在信仰上並不合宜,因為誠如彼得自己說的,他說他也是人,所以不宜接受跪拜。然而對哥尼流來說,他是放下身段,因著深信彼得是上帝差派來傳救恩信息的福音使者,才會以「俯伏在他腳前拜他」來表達對上帝的敬畏,及對救恩的渴慕。若不是哥尼流心中有份謙卑的心,以他一個地方官遇見一個沒在打魚的漁夫,他怎需要如此的恭維?或許也正因他的謙卑,上帝使他比其他的外邦人早先得著救贖的恩典。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彼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生命典範:
(1) 他是願意接受更新的人:
前文已經說過,對傳統的猶太人來說,要將上帝的救恩傳給不是上帝選民的外邦人是很奇怪的。當彼得見異象時,他一開始是抗拒的,他甚至說:「主啊,這是不可的!」(使十14),但當上帝接連著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且來自外邦的使者隨即來到,彼得便突破自己,起身前往外邦人的家中,向他們傳講起耶穌所帶來的救贖恩典。彼得原本算是個舊皮袋,但因著耶穌基督的救恩,他願意時時接受更新,放下自己的經驗來回應上帝的使命,彼得已成了可以裝載新酒的新皮袋了,他的突破與更新,不只使自己更合神心意,且使人因他蒙福了。
(2) 他是願意順服的人:
上帝總是呼召人來傳講祂的救恩,但並不是所有蒙召的人都是那麼順服於上帝的呼召。例如摩西,當上帝呼召他時,他起初是不願意的;再如約拿,因為不願回應上帝的呼召,甚至想要躲避起來。但彼得沒有,雖然在他領受異象時是不解的,但當上帝派來邀請他的人一到,彼得馬上就順服的一同前往哥尼流的府上,並且勇敢、篤定的向他們傳講著耶穌基督的救恩。彼得的順服不只是心意,還帶出了行動,就在彼得順服的行動中,使哥尼流等一群人大大的蒙福了。
上帝確實是不偏待人的上帝,若有人領受了上帝的救恩,當然亦不可因為自己個人的習慣、喜好而偏待人,不與人分享救恩的信息。當領受救恩的我們願意起來成為分享救恩、傳講福音的人時,上帝那不偏待人的救恩才有可能真正不偏待人的被分享給凡上帝要救贖的人。
為了要使自己成為如哥尼流、彼得這樣,能領受、分享上帝那不偏待人的救恩,我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敬畏主、行義的人」,並且去幫助人成為「敬畏主、行義的人」,也就是以最敬虔的心敬拜主,對上帝的律例、聖經中的教導,以最忠誠的心去遵守,如在十一奉獻上、在守主日敬拜上、在使身體成為聖靈的殿上、勤讀聖經上,都毫不打折扣的遵守。當我們與我們向其傳講耶穌基督救恩的人都成了「敬畏主、行義的人」時,這地就會有更多蒙主悅納的人,我們也必能與眾人一同領受上帝那不偏待人的救恩,得著這生命最大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