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人見主 - 2011年7月17日
2011/7/23 下午 11:39
題目:領人見主 日期:2011年7月17日 聖經:約翰福音一章35~42節 講道:黃春生牧師 傳福音的人必須具備安得烈的生命特質,領人見耶穌。安得烈與他的哥哥彼得都是漁夫,雅各及約翰這對兄弟是他們的鄰居、同伴,也是打魚的同事。他們兩家都有自己的漁船,在當時加利利海邊的百姓裡,他們算是生活較為富裕的有產階級。當施洗約翰在約旦河邊傳悔改的福音、為人施洗的時候,安得烈、彼得、約翰都被施洗約翰所吸引,到約旦河邊聽施洗約翰講道,甚至他們也成為施洗約翰的門徒。 一、安得烈領彼得見耶穌 1. 安得烈聽見施洗約翰的見證:耶穌是上帝的羔羊 來到世上的耶穌,盡諸般的義,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之後連續二天,施洗約翰看見耶穌,都為耶穌作見證。約翰福音1:30-34「這一位就是我說過『他在我以後來,卻比我偉大;因為我出生以前,他已經存在』的那一位。我並不認識他;現在我來,用水施洗,為要讓以色列人認識他。」 約翰又作證說:「我看見聖靈像鴿子從天上降下來,落在他身上。我還是不認識他,但是那差遣我用水施洗的上帝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落在誰身上,誰就是那要用聖靈施洗的。』我已經看見了,所以向你們作證,他就是上帝的兒子。」 2. 安得烈遠遠的跟隨耶穌(1:35-37) 再過一天,約翰和他的兩個門徒又在那裏;他看見耶穌經過,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兩個門徒一聽見這話,就跟隨耶穌。 安得烈與約翰聽見施洗約翰為耶穌所說的見證後,他們就敏銳到他們的老師施洗約翰所說的,於是他們開始跟隨耶穌。 3. 安得烈與耶穌同住(1:38-40) 當時,與老師「同住」意思就是成為老師的門徒。安得烈的生命不斷的提升,從遠遠的看,到近看觀察,再到同住。 4. 安得烈認識耶穌就是彌賽亞(1:41-42) 安得烈、約翰跟隨耶穌的那一天,從下午4:00到第二天天亮,他們與耶穌同住,近距離聽耶穌的講話,看耶穌的行動,最後他們確信耶穌就是彌賽亞(救主)。 5. 安得烈領哥哥西門彼得見耶穌 於是,安得烈一早就去找他的哥哥彼得,他告訴彼得說:「我們已經遇見彌賽亞了。」並領彼得去見耶穌。領人見耶穌就是宣教,這是傳福音的人要有的生命特質,並要樂此不疲。安得烈就是這樣的一個生命。 二、安得烈領小孩見耶穌 1. 疲倦飢餓的群眾 有一次,工作疲累的耶穌與門徒渡過加利利海到曠野去休息,眾人卻聚集到曠野,要聽耶穌講道。當太陽快下山了,門徒建議耶穌解散群眾,好讓大家各自到附近的村莊借宿、找吃的。 2. 束手無策的門徒,就連人的盤算無法成就 耶穌去告訴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腓力回答耶穌說:「就是花兩百塊銀子去買餅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呢!」(約翰福音6:7) 腓力是一位很有計畫頭腦的門徒,他馬上算出需要二十兩銀子(兩百塊銀子),這等於當時一個工人二百日的工資,折換今日台幣約20萬元。20萬元要買給5000人吃,每人40元,但根據聖經的描述,5000人不包括女性與小孩。況且當時有哪一家商店可以立即提供超過5000份以上的餐點。不要忘記,那是將近二千年前的事。 3. 安得烈領孩童見耶穌 那時,安得烈帶著一個孩子來到耶穌的面前,說:「這裏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五個大麥做的餅和兩條魚,可是哪裏夠分給這許多人呢?」(約翰福音6:9) 耶穌吩咐門徒叫眾人一排一排坐下,祂拿起餅和魚,祝謝祈禱之後就分給眾人。大家都吃飽了,餵飽了5000人。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個人一定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約翰福音6:14) 4. 小服事,大貢獻 領孩童見耶穌只是小服事,五餅二魚只是小資源,但卻在耶穌的祝福之下供應五千人飽足。安得烈能夠敏銳的發現一個孩子帶著五餅二魚,並且知道這孩子願意分享他的食物,就把孩子帶到耶穌的面前。若不是安得烈領人見耶穌,也許就沒有「五餅二魚」的神蹟,而那五千個飢餓的人也就無法得到飽足。 你也願意作安得烈領人見耶穌嗎?你是否也能敏銳的察覺別人的心思與需要,又要敏捷的領人見耶穌呢? 三、安得烈領希臘人見耶穌 約翰福音12:20-22,在節期中,到耶路撒冷禮拜的人當中有些希臘人。他們來見加利利的伯賽大人腓力,要求他:「先生,我們想見耶穌。」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兩個人一起去告訴耶穌。腓力可能有不少希臘朋友,因為他的名字是希臘文。但腓力卻不知到如何將這幾位希臘人介紹給耶穌。於是,腓力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就帶著腓力和那幾位希臘人去見耶穌。 結論:從第一位門徒到三重第一間教會 耶穌第一位門徒安得烈的生命是不斷提升的生命,他從遠遠的看,到近近的觀察,再到與耶穌同住,接著領人來認識彌賽亞。他不是停留在親近主的信仰自滿狀態,而是向他的關係網絡傳耶穌是基督。三重第一間教會三重埔教會,我們更要有如耶穌第一位門徒的生命見證一樣,走出我們的舒適圈,領人見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