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題目:安歇—前進的動力 日期:2013年7月21日
題目:安歇—前進的動力 日期:2013年7月21日
2013/8/18 下午 5:10
題目:安歇—前進的動力 日期:2013年7月21日
聖經:以賽亞書三十章15~18節、耶利米書六章16節 講道:湯玉芳牧師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叫做「安歇-是前進的動力」。以此為題是想到平日我們的生活都是非常忙碌有壓力的,在台北不管在工作的場域或教會裡,我遇到人大多會問:「最近好嗎?」然而會發現大部分的人都給一樣的答案,就是「我很忙」。忙碌顯然已經成為我們每天生活的特色了。不看別人就看我們學校的主管同仁,每次要找到校長或主任們總是不容易,常聽其他人代答說:「主任去開會了」。或是有校外研習,在接待外賓,或是上午在三芝上課、下午要校外開會,於是我通常就打手機,反正也一定會找到人。我知道如果開完會或出外開會回到學校座位上,又有接不完的代辦事項,回不完的公文或報告要在當天或回家完成。所以回到家還是很忙碌。我們現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他們說現在加班到晚上11-12點的工作很多,但薪水也沒多少。好似忙碌就是現代人生活的寫照。
如果我們搭捷運,你會看到不管學生或上班族,一早趕著上班上課的都是兩眼浮腫。有的人趁著一天開始之前,再閉上眼睛小睡片刻。但晚上到家,一樣是筋疲力盡、兩眼無神,好似日光下沒有新鮮的事。但忙碌是否會讓我們想停歇片刻嗎?不會的,結果呢?我們發現那些在捷運上閉目養神後的人們,各各又拿出時髦的科技產品,有智慧型手機,還有New Ipad,電腦等...,不是一堆低頭族,就是在講手機。而這些科技產品,萬一出門忘了帶,我們就焦急萬分,覺得不知如何工作與生活。又看到年輕人特別明顯,常看他們戴耳機聽Mp3播放的音樂和節目,讓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完全與外界隔絕。而在公車上捷運站甚至回家後,我們都沒閒著,又繼續盯著電視螢幕和廣告看。於是我們聽到很多聲音和話語,但這些卻是很少有任何意義的。就連在教會的人,有的忙著服事招待,也很難休息片刻,來傾聽上帝要對我們說什麼。而忙碌中有個聲音呼召我們停下腳步來傾聽,這聲音來自上帝。
耶利米書6章16節這樣說:「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裏必得安息。」上帝知道,當我們過度的忙碌,沒有真正的休身養息,心靈很快會疲累。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旅行家去非洲做長途旅行,他從部落裡雇了幾個苦力來扛行李,第一天他們快速前進,走得很遠,這個旅人滿懷希望,以為行程將快速進展。可是第二天早上這些工人就拒絕動身,他們只是坐著休息。旅行家問他們原因,他們回答:「因為第一天走太快了,現在要等他們的心休息夠了,才能配合上體力。」今天的工作勞心比勞力更累。你是否深有同感?如同工作太忙,影響到身體的疲憊,以致情緒不佳難免焦躁,或許你可以體會到當你忙碌到疲憊時,你的耐性就降低,生活緊張,心情急促,情緒就煩躁苦悶。如果你下班回家對家人不耐煩或大小聲,表示你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事實上當人疲累而還要與人對應進退,或與家人彼此體恤,相敬如賓,是極困難的事。所以工商社會日漸發達的時代,社會問題也居高不下。自殺率、離婚、精神疾病等…也日漸嚴重,「忙」雖然不是主因,但卻有極大的影響。
但這時代誰能不忙呢?有一個計程車司機,一天開車12個小時,別人問他為甚麼要這麼辛苦工作,他回答:「他愛錢」,這個司機反應的就是我們的問題:「一切都為了生存」。當我們忙著維持生計、照顧家庭、支付帳單、教育小孩的時候,上帝要為我們貧乏疲憊的心靈帶來生命和屬靈的糧食,使我們的心靈可以安歇而後重新得力。這個秘訣就是「安靜」,現今世界的文化隨著科技的進步,忙碌嘈雜到人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而天國的文化卻不同,神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於平靜安穩。」
第一句什麼是「歸回安息」呢?就是人有一種天性,喜歡自己去忙,自己想辦法。如同經文說:「你們竟自不肯,說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口,所以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當我們痛苦掙扎的時候,心緒不寧的時候,靠自己痛苦奔跑,越跑越有被事物追趕的痛苦。而「歸回」表示我們轉向上帝,將我們的重擔壓力交託給他,他就擔負我們的重任,讓我們的內心平靜下來,可以得到真正的休息。
第二句「平靜安穩」-英文的翻譯很美:”in quietness and in trust”,意思是我們在上帝面前要安靜與信靠,如此就不會著急,不著急就會有空間好轉圜,心裡空間越大,困難就越小,心就越自由,也就越有力量。所以學習放下自己與信靠的功課,讓我們等待上帝的作為。經文說:「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祂必有更美更奇妙的帶領在你的身上。」我做個比喻,在每一個旋風裡面,都有一個中心。雖然外面的風旋轉得很快,但是在中心那一點是非常平靜的。這一種中心穩定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力量。外面的事情好像狂風亂吹,但是在我們的裡面是最安靜的。「你們得力在乎安靜平穩。」你千萬不要因為外面的事情一多,你的思想就亂了,你就失去安靜了,如果這樣,你就沒有方法支配你的環境。你看海,在它的表面不知道有多大的變動,浪可以打得很高,風可以吹得很大,但是海的深處一點都不動,平靜得很。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有裡面的平靜安穩。我們不能盼望事情不忙,我們卻能盼望在事情百忙之中,我們裡面仍然是十分安靜的。中國人說「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句話是與上帝的話相呼應。
那麼要如何安靜休息呢?我們做下來或躺下來,可能頭腦仍在那裡活動,思潮仍舊起伏,休息的是身體,思想不能休息,這不算休息,真正的休息是身體和頭惱都停止活動。怎樣才能讓頭惱真正休息呢?
就是「思想」能讓我們得到安靜,和平和心境的事。我們說基督徒當守安息日,所以星期天要去做禮拜,不在家睡覺看似不是休息,事實上,這就是休息在基督裡的意思。如同我們每天開車,電池要是用完了,光把它拿出來擺著是不夠的,一定要把它拿去充電,得到了新的能源,才能夠再使用。因此真正的休息必須親近神,讓我們因著與本身以外的無限能源接觸,而能重新得力。耶穌在世上的時候,常常安靜的找地方去親近上帝,特別在臨死釘十字架之前,安靜的到客西馬尼園禱告,尋求上帝的幫助。有權能的耶穌,上帝的兒子都如此,我們更應該要這樣做,所以聽講道做禮拜就是一個安歇在主裡重新得力有效的方法。
第二個安歇而能得力的方法,就是把工作的性質變動一下。雖然有時候我們應該停下一切的工作來休息,但休息並不是要甚麼都不做。有一個人叫雅各.默發特,她是一個聖經的翻譯者。論工作量很少有人能超越他,他的朋友說:莫發特的書房有3張桌子,一張擺著他正翻譯的聖經稿件,一張擺著他的一篇論文原稿,而在第3張桌子上是他正寫的一篇偵探小說。莫氏休息的方式,就是一張書桌般到另一張書桌繼續工作。說到這種休息,我們學校校長深諳此道。校長是一位馬偕醫院腎臟科醫生,但他同時又做了教授,又是一位畫家,所以他同樣有三張桌子,一張是醫生問診的桌子,一張是寫論文的桌子,另外一張是畫畫的桌子。忙碌疲憊常常只是厭倦的結果,要消除這種疲勞停止工作是不行的,必須變換工作。
最後我要說家庭是個重要的安歇力量與地方。美國有一份領導雜誌,裡面訪問一個牧師,有什麼樣的資源能讓他生活有動力。他回答:「我太太的愛和她偏袒的支持」。當我們自認失敗時,配偶和家人的鼓勵會讓我們立刻振作起來,溫暖而彼此相愛,可以溝通和分享的家庭會讓人想回家。所以騰出家庭的約會時間,經營家庭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合樂融融的家庭,是一種可讓人安歇及重新得力的地方。
聖經說要我們安歇要我們平靜。但經文後面說:「你們竟自不肯」。這表示我們明知怎樣的休息有益處,但我們卻做不到或不想做。去年我帶小孩去參加台北中會的牧家旅遊,我們住在杉林溪,晚上非常非常的安靜,不只沒有鳥叫蟲鳴聲,房間裡連時鐘滴答的聲音都沒有,我的小孩說:「媽媽怎麼一點聲音都沒有?不習慣,睡不著。」我們家的房間,通常都會聽到車輛聲和時鐘聲,雖然很吵,但很習慣,反而真正的安靜,我們卻靜不下來。我想同樣的,一直以來靠自己掌管一切解決一切事物的我們,要安靜放手讓上帝來進駐你心掌管一切,我們似乎也不習慣,這需要操練。
朋友你累了嗎?喝蠻牛有時也沒有效。因人內心的疲乏與問題,唯有上帝能解決。但願我們記得守安息日為聖日,每週都到教會來敬拜,使你因信靠上帝,吃著屬靈糧食的餵養而重新得力。也願你培養不同的興趣與才華,讓你因擴展不同領域的成就,讓人生樂趣無窮。希望你懂得家庭的重要,願意花時間營造家庭的和樂,除能到家人的支持,也努力去聆聽支持家人的需要,但願妳因美滿的家庭而得著奮鬥努力的泉源。願今天的分享能使你得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