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討論版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 2012年4月1日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 2012年4月1日
2012/4/21 下午 2:34
題目:聖經:馬可福音十一章7~10節、路加福音廿三章18~25節 講道:黃志良牧師
今日是「棕樹主日」,是紀念耶穌為了救贖全人類,勇敢邁向耶路撒冷城的日子。按聖經的記載,在那日群眾以幾近於迎接君王的規格來迎接耶穌,顯示在當時的以色列百姓的心中,必是以為這位無論是所傳講的信息,或是所行的神蹟奇事都遠超越任何一位先知的耶穌,就是那位將為以色列帶來復興,甚至是重建以色列國的君王,是他們期待已久,要帶來拯救的彌賽亞。
以色列百姓對彌賽亞的認知與期待一直以來都是政治性的,特別因為大衛王朝經歷分裂與亡國之後,他們更是期待能有一位帶領他們復國的君王。這就好像當台灣被日本統治時,台灣人民也深盼能有一位英雄能帶領台灣人抗日建國,使台灣人能夠「出頭天」,看見自己未來的盼望。因此當中國的國民政府來台時,台灣人也是熱烈的歡迎他們,並對他們有一份期待,希望他們能使台灣邁向更好的景況。
當人有期待時,都會希望所期待的能如預期發生,也因此會願意為了所期待的事付上一些代價,這代價常像是一種下注,是雖沒有把握卻又因很想得著而寧可一試的行動。就好比有些人並沒有把握自己的婚姻會幸福美滿,但為了得著幸福就寧可在「既期得又怕受傷害」的心境下步入紅毯。當時的猶太人對耶穌的期待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因為期待耶穌能滿足他們的渴望,就將對彌賽亞的期待,全都投注在耶穌的身上,只盼耶穌能滿足他們想建立有尊嚴的國家的渴望。
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期待,但當期待太過於自我中心時,就容易在期待落空時產生失落感,甚至因失望而心生怨言。如一個女孩在婚後若發現先生的表現與她起初的想法差異太大,除非她願意調整,否則那原有的期待將可能成為她對先生不滿的原因。
我們看到當時歡迎耶穌入城的這些人對耶穌有著極高的期待,只是他們沒有認真的觀察、了解耶穌的使命,在祂的傳道過程中,耶穌所傳講的是要人悔改歸向上帝的信息,所行的神蹟在乎的都是人生命的得救。事實上,耶穌從未提過祂來是要招兵買馬、興起革命、建造新王國,但這些人卻以自己的期待來套在耶穌的身上,一心想著耶穌是個屬世的君王。
因著這樣的動機,你覺得這些百姓是真心歡迎耶穌的嗎?他們的歡欣鼓舞是真心的歡迎耶穌入城,還是在慶祝自己的期待已經有眉目了?快要得滿足了?「棕樹主日」記念的是耶穌勇敢邁向耶路撒冷,且不只為了猶太人,更是為了萬族萬民的得救,雖然當時的猶太人真是不明白這事,但我們這些後世的基督徒不應不知道。
我們都該回頭反省自己,我們來親近主的動機是什麼?當我們記念、回想耶穌是為成就救恩,是為了我們的得救入城時,我們真高興嗎?若我們的高興是真心的,就表示我們對耶穌的期待是按著祂入城的目的,不是按著其他出於自己想得滿足的意念;就表示我們來親近耶穌,是要來領受祂已成就的恩典,不是如猶太人一般,是有預設立場,如在向耶穌下定單,只為了自己的需要要得滿足的消費行為。基督教的信仰不該是功利式、消費性的信仰,而是要學會謙卑來相信、領受救恩的信仰。為此,我們都該更仔細的重思耶穌道成肉身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耶穌並不是民間信仰型式中為滿足人屬世生活需要的神明,就如財神爺是要滿足人對財富的渴望、註生娘娘是幫助人得子、月下老人是促成姻緣、文昌帝君是使人得取功名等諸般的「神明」,祂的道成肉身有著更重要的使命,就是承擔我們的罪。
當人犯了罪之後,就在上帝面前抬不起頭來,為了要除罪,人開始學會獻祭,期待能藉此來得上帝的赦免。但人最後連獻祭等信仰行為都只把它當成儀式,只為滿足自己心寧上的寄託,以致連敬拜上帝的行為都在得罪上帝。
但上帝對世人的愛極大極深,祂連我們的得救都為我們想辦法,使耶穌來到世上獻上自己為祭,為我們的得救付代價,就如先知所預言:「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賽五十三4~6)這是上帝的計劃,是祂充滿慈愛的恩典,祂使耶穌來到世上,就是為了要承擔我們眾人的罪。
除罪是為了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得以修復,好叫我們可以領受耶穌所帶來的救恩,救恩正是上帝賜下祂的獨生子耶穌到世上來最大的禮物,因此我們知道耶穌道成肉身的另一目的是帶來救恩。上帝的話清楚的告訴我們:「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三16~17)由此我們知道,救恩才是我們來到耶穌面前的重要原因,若我們真心歡迎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歡迎耶穌的原因應該是為了承接救恩,別無其他目的了。
讓我們再由耶穌自己的角度來看,耶穌道成肉身乃是為要完成天父的託付,更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耶穌在大祭司的禱告中一開始便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約十七1)而上帝的託付正是愛世人,藉著拯救失喪的靈魂,來向人彰顯祂的慈愛,所以耶穌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
今日的耶穌早已來到我們當中,雖然祂已返回天父那裡去,但祂的救恩卻是充滿在我們當中的。對於耶穌的來到,不知你的期待是什麼?你曾因所期待的目的與耶穌來到世上、入城的目的不同而失望過嗎?若真的失望過,那可能是因為你還未完全相信、接受耶穌是那位奉主名來的彌賽亞,是要來完成天父的託付,為我們帶來救恩的主,不是要滿足我們屬世需要的「神明」。
在這樣的澄清之後,你還願意真心歡迎耶穌嗎?若是,那你願意如何來迎接祂?怎樣才算是真心歡迎耶穌?以下有幾點的建議:
首先是頌讚主。對主的頌讚是全人全心的,是心靈與誠實的,不單單用口來讚美,且要用美好的生命見證來榮耀祂。不管是用口、用生命來頌讚主時,亦都要以榮耀上帝為目的,不應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包括個人的成就感、滿足感等。若頌讚主帶著其他的目的,那頌讚就不能得上帝喜悅,且不榮耀上帝了。
再者是要跟隨主。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祂召罪人是要我們學祂的樣式,如保羅所說:「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好叫我們能與祂一同榮耀父神的名。要如何跟隨,就是學習捨己,努力活出基督那謙卑、順服的生命。耶穌的謙卑、順服是完全的,誠如保羅說的:「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7)凡願意歡迎耶穌的人,不是要從耶穌得好處而已,更是要學習耶穌的虛己,成為一個真正跟隨祂的基督徒。
最後是要服事主。在各樣的事上服事這位為我們獻上生命的主,是回應耶穌入城的基本態度,包括時間、才能、金錢,若我們都願意拿出來服事主,我們對耶穌的歡迎就是真實的。
當眾人口裡喊著「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時,他們心中可能滿是歡喜,但這歡喜從幾天後他們就呼喊要釘死耶穌來相比,一樣的情緒沸騰,卻因為自己的期待落空而有了截然的不同。這是很可惜、可悲的事啊!
盼望我們眾人都願意起來歡迎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但不是為要祂來滿足我們的需要,而是為了領受救恩,歡迎耶穌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並跟隨祂,與祂一起榮耀父上帝。若你願意以這樣的態度來迎接主耶穌,就讓我們一起以最真誠且雀躍的心來高聲呼喊:「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